【知道不知道】恐婚、拒婚、丁克族  我的人生我作主?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曾有丁克族分享:“如果有了孩子,我行我素,是孩子的人生悲剧,但如果我为了孩子而改变,那是我的人生悲剧。”

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在东方传统家庭,背负传宗接代的压力下,是否真的能自由选择当丁克族(DINK)呢?


丁克族通常指的是虽然拥有生育能力,但选择不生育,“丁克”一词源于英文,DINK,也就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缩写。直接翻译,就是“双份收入、不要小孩”的家庭。


这一期的知道不知道,我们访问了数位民众、为了丁克与相恋多年男友分手的张小姐,还有两性专家兼大马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陈云娟,一起来探讨“恐婚、拒婚、丁克族 ”的心理状态及人生选择。

陈云娟:不能都“怪”原生家庭

陈云娟讲师指出,尽管许多人在追溯恐婚族与丁克族的原因时,会认为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即便起因密不可分,也不能把“问题”归咎在原生家庭。

她认为,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个人对婚姻及伴侣的选择。

“夫妻情感不和谐的家庭,你会发现,当他们经历青春期后,他们会处于两个极端,有些人会抗拒自己走入婚姻生活,或者最后还是选择与原生家庭父母很相似的伴侣。”

“但也有人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而会选择早婚,希望从伴侣身上获得亲密关系以及对爱的温暖。”

丁克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对于今年32岁的张小姐来说,她其实很清楚自己选择丁克的原因,并非在原生家庭中有过创伤。反倒是,父母对她与手足的无微不至,让她自己反思,能否用同样的方式与时间去养育孩子?

“我的父亲非常顾家,甚至是24孝父亲,我的朋友打趣,可能正是因为原生家庭太美满,让我在选择要不要有自己的小孩时,考虑自己能否有同样的心力与时间去陪伴孩子。”

“可是对我而言,人生是自己的。毕竟小孩是一个生命,在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想要小孩这件事前,我没有办法把生小孩当作是一场试验。除非真的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才决定要不要成为一名母亲。“

忠于自己的选择下,张小姐也选择与相恋9年的男友分手,只因两人对婚后生子的想法无法达成共识。

对于前男友,张小姐说,在分手的当下,她感到有愧于他,倘若两人在相识之初就曾讨论生子课题,或许就不会辜负了他多年的时间。



决定前与决定后

陈云娟也点出,伴侣之前可以相互沟通,在确认彼此都不想生孩子后,两人一同制定共同的人生计划,拥有共同的兴趣与目标,那即使没有小孩,也可以享受两人世界,过精彩的人生。

不过,她认为,如果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不想生育,可以考虑进行辅导,寻找答案。

“如果你说,你很清楚自己想成为丁克族,已经很早就决定这样的生活方式,那就不需要做辅导。可是如果你还是觉得,我要小心一点,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一个决定,那可以通过辅导,让伴侣双方做最后的确认,去理清决定。最起码做了决定后,不会后悔。”

相关新闻:

廖于绯

亚洲电视新闻制作人兼新闻编辑。曾任国营电视台记者与网络电视新闻主播。爱听故事,喜欢故事,于是在媒体工作中捕捉大小故事,留下记录。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
加入会员以获取更多资讯以及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