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水灾频发 大马如何改善防灾体系?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日前(7日)发生闪电水灾,即使巨型防洪工程——精明隧道(SMART Tunnel)已投入运作十余年,仍无法杜绝水患。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工程师林健文借此提醒大马政府,应当改善现有防洪措施及灾难预警,不要总是亡羊补牢,发生水灾后才采取行动,派出救援。

林健文接受《亚视新闻东南亚》专访时强调,气候变迁剧烈,天灾无可避免,而人类在学习与天灾共存的当儿,务必学会自救及采取预防措施。

规划水灾黑区优先处理

“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水利防洪工程,建造渠道、挖宽河流或挖深河床、防洪池等,来解决水患。”

“但这是中长期的计划,需要至少3至4年重新规划,划分水灾黑区,审视问题及弊端才能用新的工程技术逐步完善排水系统。”

“这必定会涉及庞大的人力及资源。”

图为中学生涉水离开校园,当时水位已经漫及小腿处。(图:推特用户@adibrawi)

设置警报系统预防水灾

林健文指出,大马政府已在第11大马计划中,检视与重整水利工程,但仅靠现有的水利工程仍无法有效应对日渐频密的水灾问题。

“因此需要人力干涉,采用警报系统及标志水灾黑区,教育人们辨识及如何应对水灾预警。”

“假设某个低洼地区,10次暴雨必有7次会发生水灾,当局将此区域列为红区。另一个区域或许只有4次水灾,则规划为橙区。不曾发生或极少几率发生水灾的地区则为绿区,以此类推。”

他指出,按发生水灾的频率将各区域进行分类的做法,其关键在于教导人们如何依据灾难警报,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援救措施。

“例如我现在安邦路(水灾红区),这里只需连续降雨一小时,便出现积水。那么我在半小时内发现雨势不减,水位上升后,就需要把车子移到高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一个完善的警报系统,即水位检测器以及短信通知。”

水灾警报也可短信发送

以大马卫生部定期发送防疫短信的系统为例,林健文认为水灾警报也可选用同样的模式,直言“这并不复杂”。

不仅如此,政府还可以通过紧急危机处理方案,发布暴雨及水灾警报后,通过交通管制禁止车辆进入水灾地区。同时,以短信或社交媒体告知临近的疏散地点,让人民及时疏散或将车子移动至高处。

图为吉隆坡市区道路被黄泥水淹没,交通使用者唯有绕道离开低洼地区。(图: 推特用户@adibrawi )

宣传不到位!民众不知晓已有天灾管理机构

当被问及大马政府是否缺乏危机应对措施及相关单位时,林健文指出,大马已成立国家天灾管理委员会(NADMA),不过政府并未着力宣传,因此许多民众并不知道此单位的职责与相应政策。

“天灾管理委员会的存在是为了在天灾来袭前,及早做好准备和提前发出警告、并且协调各个政府单位展开救灾工作。”

大马国家天灾管理委员会已于2016年开通推特账户,但至今只有3万名关注者,或许无法有效传递天灾消息。(图:截图自推特)

大马人不重视避难演习?

此外,林健文认为,生活在鲜少发生天灾的大马人,其危机意识薄弱,发生灾难时不懂得自救,唯有等待他人施以援手。

“大马人都不怎么认真看待常见的防火演习,更何况是水灾避难演习?”

因此,林健文建议政府,务必以各州及各县为单位,制定救灾手册,详细罗列各地区的援救机构(消防局、警局、医院等),而非以全国统一的急救热线作为解决方案。

“全国统一的热线必定会耽误救援行动,拖慢逃难与派员援助的进度,导致人民陷入手足无措的状态。”

相关新闻:

叶思妤

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亚洲电视新闻东南亚记者。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