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小米强势崛起 欧美大厂面临考验

被称为“中国苹果”的小米强势崛起,小米创业15周年,在中国电动车行业已开始主导全球市场之际,已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更甚的是,小米汽车(Xiaomi Auto)风靡,让欧美汽车大厂面临考验。
根据《华尔街日报》以“小米汽车如何让福特和通用倍感压力?”为题撰文指出,小米2025年的生产交付目标为30万辆汽车,产品上市不到一年,小米汽车已经交付超过13.5万辆汽车,热卖车款SU7目前的提车等待时间大约为半年,这款车的外观酷似保时捷,售价约3万美元(约13万令吉)起跳。
上述报道大赞雷军已经做到特斯拉(Tesla)、苹果(Apple)、福特汽车(Ford)和通用汽车(GM)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即打造出一款畅销的平价电动车,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这点,特斯拉从成立到年产量达到30万辆,用了逾10年时间。
反观中国车市,与美国消费者不同的是,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情很高,中国厂比亚迪(BYD)的汽车销量已目前超过本田汽车(Honda);相比之下,美国车企福特和通用等已经在减少电动车扩张计划,福特首席执行员吉姆法利(Jim Farley)坦言,中国不断扩大的领先优势,对他们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小米汽车目前尚未在海外上市销售,预计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动车企在欧洲和东南亚汽车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像是新加坡2024年最畅销的汽车品牌是比亚迪,过去长期以来是由丰田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主导。
小米起步阶段几乎不盈利
了解雷军战略的人士说,雷军为了压低价格,小米汽车硬体在起步阶段几乎不盈利,希望未来通过销售汽车软体和其他服务来实现盈利。
雷军施压很多供应商,往往是那些在起步阶段得益于他的投资或早期支持的公司,得以降低成本。
小米汽车的另个优势在于,公司拥有数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智能手机业务的盈利,投资了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资金的生产技术。
雷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
中国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星期三举行开幕仪式,现场有记者提问人大代表雷军表示,2025年正好是小米创业15周年,过去15年的创业让他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雷军介绍,巨额的研发投资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手机业务,小米已经连续18个季度排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前三,2024年销售1.7亿部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相当于每7部手机有1部是小米。
“四年前小米开始了自己的造车之路,2024年三月,小米正式发布了小米SU7,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2月17日,我参加了总书记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会上亲自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信心倍增。”
雷军强调,制造业是中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小米作为制造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