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陷价格战 消费冷致恶性循环

在北京市郊一处破旧仓库内,商人安大为正在检查一排排待售的二手厨房设备——大型冰箱、工业炉灶、商用烤箱。这些设备背后,是一家家倒闭的餐厅。38岁的安大为(音译)从事二手餐饮设备回收与销售,他坦言:“对普通人来说,开餐馆几乎注定是失败的。”
路透社报道,疫情后,不少创业者押注中国经济将出现V型反弹,倾其积蓄开设餐厅。但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者在外就餐支出大幅减少。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餐饮商家被迫打起价格战:9.9元一杯咖啡,99元四人套餐层出不穷。
扩内需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与楼市低迷的冲击。然而,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幅创下自2024年1月以来新高,引发市场对通缩的担忧。
开一家倒一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注销的餐饮企业数量接近300万家,创历史新高。安大为透露,其公司去年每月拆除餐馆约200家,较前年增长约270%。“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餐厅月倒闭率普遍超过10%,个别时段甚至高达15%。”
在北京各处关门餐厅内,工人们将椅子、烤箱、储物架、推车等设备归类打包,用叉车装车运走。不少设备仍然较新,反映出不少餐厅尚未度过开业初期便宣告失败。
尽管业务量激增,安大为的公司2024年营收却下滑超过两成。他解释,小型、低成本的饮品店和烘焙店成为主流,这类门店对设备投入需求相对较低。
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一座冷清商场内,一家烘焙连锁店在经营14个月后关门歇业。店长表示,月租金高达5万元,客流量稀少,加之价格竞争激烈,难以为继。“隔壁的产品不如我们,但便宜10块钱,普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便宜的。”
他说:“大家不是没钱,而是不敢随便花钱了。”
餐厅平均寿命仅500天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餐厅平均寿命约为500天,在北京甚至不足一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企业净利润同比暴跌88%。餐饮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中等定位的餐厅最容易倒闭,“客单价在100至120元的店面既不够高端,又不够实惠。”
如今,不少餐厅将客单价压低至70至80元,以维持基本运营。菜品频繁更换,服务不断压缩,商家疲于应对激烈竞争。
在本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官方提出将加大打击“内卷”力度,但餐饮业却是“内卷”现象最突出的行业之一。2024年餐饮收入增速仅为5.3%,远低于2023年的20.4%。为生存下去,多数餐厅不得不牺牲利润空间。
安大为认为,这场价格战源于2023年中国解除防疫限制后,大批因房地产、教育、金融、科技等行业裁员的人员转行进入餐饮业。“竞争开始走向恶性循环,”他说,“一旦餐厅无法再承受亏损,就只能通过降低食材质量来保本,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