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聚焦控债就业 建议中国未来5年GDP目标4%

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前司长徐林近日表示,考虑到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化及国内结构性难题,中国应在“十五五”期间(2026至2030年)将年度GDP增长目标设定在约4%,并将重点放在扩大就业与控制债务上。
《南华早报》报道,徐林在接受《比较研究》杂志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正面临包括人口减少、储蓄率和生产率下滑等多重挑战,而全球局势亦日趋复杂,尤其是中美竞争的加剧,将为中国对外投资与资源获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他警告:“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高于潜在增长率的目标是不恰当的。”
他认为,与市场预期的4.5%左右相比,设定4%增长目标更为现实。若能在此增速下实现充分就业与债务可控,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徐林现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及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曾长期参与中国五年规划起草工作。他表示,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但这些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需时间释放。
他还建议,政府应避免过度依赖短期刺激政策,而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取消一些限制高弹性领域需求的过时政策,如服务业、文化和休闲产业,这些领域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巨大。
中国经济正经历三大结构性转变
数据显示,服务业目前已占中国就业总量的48%,超过制造业(29%)与农业(23%),成为吸纳就业的“安全网”。徐林指出,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岗位灵活,能在经济放缓时期吸收大量劳动力,例如外卖、物流和网约车平台等。他建议中国借鉴东京、香港、新加坡与纽约等成熟服务型经济体的经验。
他强调,市场机制与民营经济活力仍是中国增长的关键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时期,往往是市场最具自由度的阶段,尽管当时可能看起来较为混乱。”
展望未来,徐林指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三大结构性转变,即服务型经济崛起、数字与智能化转型,以及绿色低碳转型,这些趋势将成为未来二十年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中国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征集。习近平主席本周呼吁社会各界为2026至2030年发展规划建言献策,重点强调科技与现代化,显示出领导层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视。完整规划预计将于2026年3月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