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征关税 中企外债大减更从容应对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誓言将对所有进入美国的主要中国产品加征额外的10%关税,强硬态度让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度升温,不过相比上次贸易战期间承受的压力,中国企业这一次应对汇率带来的财务压力可能更多了一分从容。

彭博社报道,受过去2年多来中美利差深度倒挂、房地产行业暴雷等因素影响,包括外币债券和外币贷款在内的中资企业外债规模已明显回落。

根据彭博社汇总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中资企业外币债券存续规模降至6540亿美元(约2.91亿兆令吉)左右,为自2017年来最低。外币贷款方面,10月杪剔除境内住户贷款的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降至5701.2亿美元(约2.54兆令吉),创12年新低。

企业外币债务规模的下降将直接减轻未来因汇率贬值而带来的偿债压力。除此之外,多年来汇率涨涨跌跌的市场教育也让企业近年更加注重汇率敞口对冲,这意味着若未来汇率走贬,企业不一定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大规模提前偿还外债,这同时也有利于给人民币汇率减压。

“从这一轮的情况看,特朗普上台后中国企业能更好的应对外币债务偿还和汇率波动风险,”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表示,企业这几年在发行外债时会更加慎重,充分考虑资产负债表的匹配;并且对外币敞口的汇率对冲比前几年做的更多,更加注重汇率风险。

央行外币贷款数据包含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境外中资金融机构发放的外币贷款。外汇局公布的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显示相同趋势,截至6月杪,中国外币外债规模为1.3兆美元(约5.79兆令吉),较2021年的高点下降了14%;而外币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重则从2017年近68%的高点大幅回落至约51%,创2015年以来新低。

在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看来,美元利率高企以及房地产企业的外币融资减少,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外币负债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张积豪还提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变得更加困难,也是企业减少外币债务融资的重要原因。

中资美元债市场规模近年明显缩水,主要是因为曾经的融资主力房地产企业频繁违约后,美元债发行锐减。此外,中美利差倒挂超过200个基点,导致多数企业海外融资的动力也不足。

除了债务减少,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开始,中国境内的外币存款节节攀高,也给潜在的贬值风险提供“缓冲垫”。外币存款余额自2021年初以来就已经超过了外币贷款的规模,整体降低了外币贷款的偿付风险。

夏乐还提到,特朗普当选之后,一些本来打算续借外债的企业暂时搁置了计划,转而观望美联储降息进程和汇率贬值情况,这样总体的外币负债就会进一步减少。

特朗普本星期表示,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离岸人民币星期二一度触及近4个月低位,2024年迄今跌幅约在2%。

中企对外汇风险对冲增加

另一个可以让中资企业在未来汇率波动中喘口气的是,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对于外汇敞口的风险对冲增加,尤其是掉期的操作明显活跃。外汇局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的套保率多数月份保持在25%以上的较高水平,意味着面对汇率大幅波动企业的会更有韧性。

企业的外债缩减和提前进行套保对冲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偏积极影响。回顾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曾大幅贬值,夏乐称,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的中国对外借款规模下降程度判断,当时中国大概有1000亿美元的外债提前偿还,预计这一轮提前偿还的规模和速度都会更轻一些。

邢兆鹏也表示,后续汇率波动可能引发的提前偿还外币债务的规模也会小很多,进而对汇率的影响也会比前几轮小。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