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中美达成关税调降协议 全球贸易格局迎来新拐点

2025年5月12日,中国与美国在日内瓦会举行高层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根据协议,中国将此前高达125%的关税大幅削减至10%;美国则将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高关税下调至30%(包括10%的统一关税及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该协议将先行实施90天,为后续谈判创造“缓冲窗口”。
这项突破性的决定不仅为持续数年的中美贸易紧张关系提供“软着陆”的契机,也为全球市场注入新的信心,双方也同意建立持续的沟通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磋商留足空间。
转运贸易激增 原产地规避成焦点
受关税政策调整影响,中美两国之间的高额关税障碍短期内显著缓解。银河国际证券分析指出,未来不排除美国有意取消针对芬太尼的20%特别关税。与此同时,中国亦同意暂停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但目前尚不明确是否涵盖稀土出口等关键领域。
翻看近期贸易数据显示,过去数月中美互征高额关税,使转运活动激增。2025年4月,中国出口按年增长8.1%,展现出口强劲的韧性。其中,对美出口按年下降21%,但对东盟国家出口却按年大涨20.8%,引起市场对“转运贸易”或“原产地洗白”的广泛关注。

其中越南4月份对美国出口按年增长34%,而自中国进口按年增长31%。由此可见,中国出口产品很可能经由越南等国转运至美国,以规避高额关税。
分析员认为,在当前中美与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关税差异的背景下,转运贸易预计将持续。但值得警惕的是,第三国加强监管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转运操作的可持续性仍具不确定性。
对中国经济冲击减弱
中美新协议框架下,分析员预期,显著减轻的关税压力,使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贸易或将恢复部分常态,对中国经济释放出利好信号。

虽然制造业仍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的赚幅压缩,但降低的关税负担或由中国制造商和美国进口商分担,有助于减缓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而且在90天关税暂缓期内,可能出现一波抢先发货的“提前运输”情况,从而提升次季的出口表现。
“以政策角度来看,较低的关税税率使中国政府更容易应对国内经济挑战。”
有鉴于此,分析员认为,中国政府短期内无需再加码财政刺激措施,7月的中央政治会议上,出台渐进式财政措施的紧迫性显著降低。
香港股市复苏有望
分析员指出,关税调整将直接利好出口导向型企业,尤其是与苹果公司供应链紧密相连的香港上市公司。
“香港股市复苏趋势将持续,这为期两天的谈判结果甚至超出最乐观的预期,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取消关税。”

随着避险情绪回暖,市场资金或从传统防御型板块如公用事业、电信板块转向互联网、生物科技等成长型领域,资金布局结构或迎新一轮调整。
风险与机遇并存
可以肯定的是,中美此次谈判的突破性成果,不仅有助于稳定两国经贸关系,也将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资本市场信心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总而言之,中美两国之间持续多年的贸易纷争或许仍未完全落幕,但此次大幅降低关税无疑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关键的正能量。在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的时代,理性、谈判、合作仍是化解冲突的最佳途径。
未来,仍需警惕地缘政治、行业监管等变量的潜在冲击。然而,在当前“缓冲窗口”内,企业与投资者若能及时调整策略、优化配置,仍有望在新一轮贸易格局中抢占先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