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合作发展再生能源 马日两国打什么算盘?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大马与日本携手开发再生能源,各自打着什么算盘?

大马向日本出口清洁能源

2023年12月,大马砂拉越与日本石油公司Eneos、日本贸易企业住友商事(Sumitomo)签署合约,携手每年在砂拉越生产9万顿绿色氢气,其中仅有两千吨供应国内市场,其余的则销往国外,尤其是日本。大马媒体也以“战略联盟”形容这项合作。

到了去年底,砂拉越政府与Eneos的合作更上一层楼,两者合作推行“犀鸟计划”(Hornbill Project),即开发以甲基环己烷(MCH)形式储存的氢气存储技术,进而大规模将氢气运往日本。

今年一月,大马首相安华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面后,亦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五月会商定更多氢能合作的细节,为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迈出重要一步。“我对项目充满信心,而且这对大马与日本来说,都非常重要!”

为何近年马日两国,会如此积极合作推动清洁能源项目?两国携手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战略考量?

对大马而言,日本企业的加入,无疑能迈向清洁能源的重要一步。其实,大马早已雄心勃勃,计划大力发展氢能经济。

大马砂拉越与日本石油公司Eneos、日本贸易企业住友商事(Sumitomo)2023年12月签署合约,携手每年在砂拉越生产9万顿绿色氢气,其中仅有两千吨供应国内市场,其余的则销往国外。(图:canva)

砂拉越积极摇变氢能枢纽

大马政府在2023年8月发布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已将氢能列为六大能源转型支柱之一,且设下目标最迟在2030年,让氢能经济贡献至少121亿令吉的收入;到了2050年,则成为亚太区领先的氢能出口国,创造4000亿令吉的经济产值和20万个就业机会。

大马紧锣密鼓打造氢能经济的当儿,位于东马的砂拉越,无疑是这项工程的中流砥柱,原因在于,砂拉越手握充足的水电资源,可满足发展氢能所需的庞大水电需求,以及坐拥民都鲁港口(Bintulu Port)等优质港口,可扮演着出口枢纽角色。

眼见砂拉越条件不俗,该邦总理阿邦佐哈里也握紧机会,将砂拉越定位成亚洲绿色氢能生产与出口重镇,“氢能出口战略,对砂拉越在2030年迈向高收入邦的目标,至关重要。”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发展氢能并非易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克服电解槽技术、氢能储存与运输挑战等。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生产成本,都相当高昂。

难关重重,砂拉越亟需日本的加入。其实,在氢能技术方面,日本早已是全球领先者之一,据欧洲专利局(EPO)与国际能源署(IEA)携手发布的报告,2011至2020年间,日本在全球氢能相关专利申请中占据24%份额,属全球第一。

长远来看,日本协助大马发展再生能源,自然也有助于日本实现能源安全。(图:canva)

日本依赖进口燃料

“日本正凭着技术优势与创新,在氢能技术占据着领先地位。”

上文提及的Eneos,便是日本氢业重要玩家之一,与砂拉越合作的过程中,将提供专有技术,克服氢能运输等技术难题。

今年初与石破茂会面之际,安华也重申日本的重要性,“这些项目需要日本的合作,否则难以成功!”

大马固然需要日本,但转念一想,日本何尝不也需要大马?长远来看,协助大马发展再生能源,自然也有助于日本实现能源安全。

众所周知,尽管拥有近3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比多数东南亚国家还大,但日本始终是一个天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超过80%的发电原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不像东南亚国家般,手握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

与此同时,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发电也是日本重要电力来源,占了八成以上的比重。

核发电危机重重

而回顾历史,日本就曾因依赖进口、传统燃料发电而吃上通膨的苦头。1973年10月,中东赎罪日战争愈演愈烈之际,以沙地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落实石油禁运,而日本恰好是禁运对象之一。

该年,日本通胀率飙升至接近12%,远高于前一年的4.84%;到了1974年,则进一步暴涨至23%,国内民众苦不堪言,同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按年萎缩了1.2%。

近几年的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如中东冲突升温、俄乌爆发战争,亦让日本绷紧神经,担心70年代燃料断供、通膨飙涨的惨剧会再度上演。

能源安全学者本卡希尔(Ben Cahill)就曾说:“眼见地缘政治风险愈演愈烈,日本也更积极思考,如何多元化能源,以及减少对高风险地区的过度依赖。”

事实上,过去数十年,日本并非没有采取行动,尝试转投核发电的怀抱便是一例。高峰时期,核能曾占据日本电源30%左右。

然而好景不常,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9级大地震,除了酿逾1万5000人死亡,其引发的巨大海啸也衍生出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包括应急发电机毁坏、化学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憾事。事后,核发电也逐渐成为一项敏感议题,政府断然不敢让核发电,住宅国内能源的断续。

据东盟秘书处,截至2023年,中国的投资额已达到170亿美元,比2010年的40亿美元左右多出逾三倍之余,也超越了日本,位居FDI来源国第三名。(图:canva)

中国对东盟影响力日增

既然传统燃料、核发电都行不通,日本唯有大力发展再生能源。2017年,日本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将氢能视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柱。过程中,向来与日本友好、且同样积极发展再生能源的大马,自然成为重要能源贸易伙伴。

如上文以及,两国在2023年12月签署的氢气生产协议中,仅有2%的氢气是供大马使用,其余98%则会销往国外,日本便是主要市场。

再拔高视野,日本积极投资东南亚再生能源业,何尝不是平衡中国在东盟势力的其中一步棋?

回首过往,日本曾是东南亚重要的外来直接投资(FDI)来源国,2006至2015年间,日本带来的年均投资额为112亿5800万美元,占东盟FDI来源的12.4%,仅次于东盟内部交叉投资与美国。

但随着时间的演变,中国带来的FDI与影响力,却逐步占据高位。据东盟秘书处的说法,截至2023年,中国的投资额已达到170亿美元,比2010年的40亿美元左右多出逾三倍之余,也超越了日本,位居FDI来源国第三名。

“中企在东盟多个行业皆有扩张之势,而且在东盟的中企数量,已从2012年的2600家,增至2022年的6500家,除了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多家中小企业也开始扎根东盟。”

平衡中国势力

眼见亚洲地缘政治对手,马不停蹄地在东南亚攻城拔寨,日本岂能不紧张?日本气候与能源政策研究员瓦特詹姆斯(Walter James)就以“能源外交”一词,形容日本布局东南亚再生能源业之举,“这是对抗中国在该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南华早报》(SCMP)也抱持同样看法:“日本希望借由与大马的合作,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制衡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

更何况,随着特朗普重掌白宫,让美国外交政策、区域稳定充满变数,日本更要握紧东南亚这一条绳子,避免后者彻底靠向中国,这样才能保障自身能源、贸易、经济的安全。

大马与日本合作发展再生能源,可谓各取所需。大马需要日本的技术与资金,应付种种项目难关;日本则需要大马,来维护自身能源安全,以及借此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这无疑鲜活地印证了,任何商业活动都离不开政治盘算。

相关新闻:

政经人

财经新闻工作者,关心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变化等。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