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联会改吗?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常常看到父母和老师会对着他们的孩子和学生喊,“都叫你改了,你怎么就是不改”?如今,众多球员和名宿对着世界羽联喊要改革,世界羽联会否成为那一个不听劝的小孩,继续不闻不问不改?

球员吁羽联减少强制性参赛

在过去两周,丹麦的两届奥运冠军安赛龙、美国女单名将张蓓雯、大马羽球传奇李宗伟、大马前奥运混双银牌得主吴柳莹等,都呼吁世界羽联(BWF)重新审视顶尖球员参赛的规则和制度,以减少强制性参赛的数量,避免球员因应对密集的赛程,导致身心俱疲。

当中,要属安赛龙批评羽联的力度最强,他表示对于球员与羽联之间的脱节感到非常疲惫、指责羽联忽略球员的身心健康,以及每一次在提交医疗文件证明身体状况不适合比赛,但依然会被羽联罚款。

根据羽联的规则,世界排名前15的单打球员和前10的双打组合,每年必须强制性参加12站赛事。当中,他们必须参加全部4站的超级1000赛和6站的超级750赛(世界巡回赛前二级别赛事),以及选择性参加2站超级500赛。

如果未能在获得医疗证明和相关文件的情况下缺席全部强制性赛事,球员将面临5000美元的罚款。

安赛龙指责羽联忽略球员身心健康。(图:互联网)

羽联和球员角力已久

其实,针对强制性参赛一事,羽联与球员的角力是展开已久。早在2009年时,李宗伟、林丹、蔡赟与付海峰等,甚至是时任中国国家羽球队总教练的李永波,都抱怨赛程太密集,呼吁羽联改革。

李永波当时指出,过于密集的赛程导致球员没时间训练、休息不好、频繁受伤,会影响到运动寿命,还炮轰羽联“不懂羽球”。

来到现在,同样的事情还在发生,球员和羽联之间的抗争没完没了,两方都有各自的考量。

除了世界巡回赛,球员还得参加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汤尤杯、苏迪曼杯、奥运会,以及地区性的综合型运动会(亚运、东运、欧运、共运等),整年计算下来,确实是赛程太过紧密。

与网球一样以商业推广为出发点

但站在羽联的角度,他们的考量和采取的策略,都和位居国际体坛殿堂的网球ATP(职业网球联合会)和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一样,都是以商业推广作为出发点。

网球在国际体坛已极具分量,但ATP和WTA为了促进商业发展,迄今仍强制顶级球员一年内得参加20个赛事,何况是在全球受众群体不多的羽球。

如果我们来从羽联的角度出发,也会发现他们的强制性参赛,是为了促成羽球运动职业化推广,仔细分析会发现是环环相扣。

世界羽联部分赛事。(图:互联网)

有球星亮相才有更多球迷捧场

羽球要想发展肯定要吸引观众,世界巡回赛的高级别赛事自然需要顶尖球员参赛,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现场观众以及转播,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门票收入以及赞助,也才能够提供给球员更高的奖金。

在羽联看来,强制顶尖球员参赛是一项对整个运动发展有好处的举措,或许很多球迷会心疼偶像,与球员站在同一阵线,但如果高级别赛事没有排名靠前的球星参赛,大家还愿意看吗?

其实,球员会觉得羽联的赛程过于密集,是因为有太多高级别赛事背靠背展开,以及必须挪出空间让路世锦赛、亚锦赛和团体赛等赛事,这一些空窗期导致其他月份赛程太密集。

凡事都有协调的空间

小李飞刀我认为,要达到双赢或许不易,但凡事都有协调的空间。

世界羽联或许能考虑减少强制性参赛的数量,又或者可以对整年的赛程再次进行研究以做出调整,以减少球员背靠背参赛的次数,来达到各方都能妥协的局面。

总感觉,羽联和球员的纷争有如夫妻争吵,彼此还得互相依靠,同时间又有许多事让双方不满,那世界羽联倒不如乘一次国际大赛的空隙,集聚所有顶尖球员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