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养老需多少钱?
随心杂绪

许多中年人,尤其是刚迈入五字头的朋友,最近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老了以后,要多少钱才能安稳生活?或者是,要存到多少钱才能够养老退休呀?
在过去,退休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但随着AI时代的科技发展打击,很多中年人反而是被迫提早退休,这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已经逐渐变成逼近的现实焦虑。
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这个看似物价温和,但近年来的万物膨胀,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吞噬人民的储蓄,生活成本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的沉重。

很多人一辈子辛勤工作,却在退休后花钱变得谨慎畏缩,因为经济不允许,而年龄渐大,生活成本反而不减反增,你可能不在乎穿什么、吃什么,但你不能忽视生病时的治疗开销,或者老来因身体孱弱需要的医疗护理成本。
笔者曾出席一个理财讲座留下深刻的感触,他们提出在马来西亚两个版本的退休预算:一个是“普通养老”,另一个是“体面养老”,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奢华与否,而是你愿不愿意接受,人老了,也有选择生活质量的权利。
所谓普通养老,即每月一个人需要5850令吉,换来的是节省但还算温饱的晚年,即在早中晚三餐控制在60令吉以内,偶尔出去走走,汽油花费300令吉,日用品精打细算。至于水电、电话和房屋维修费,得拿出2500令吉应对突发状况,可以一年出国一次,全家花费控制在1万令吉以内。如果你能这样活到90岁,得准备好至少120万退休金。
而若你希望在退休后活得更“体面”一点,就要把“健康照护”这个大项认真列入预算。这时候你才会发现:体面养老的月开销,轻易就突破每月9000令吉,甚至接近1万令吉。
每日三餐稍微提升品质,光吃就得3000令吉,而交通、油费、保险等也从300令吉跳到500令吉。每月保养、应酬、娱乐增加650令吉,加上水电等日常费用,每月3500令吉都不嫌高。一年有两次出国或返乡探亲,少说也要2万5000令吉。假设你60岁退休,活到85岁,得准备200万令吉才安心。

年龄增长 疾病接踵而至
你可能会说,老年生活哪需要花这样多?但现实是,以上医疗费用并不含在内,别忘了,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甚至癌症,都可能接踵而至。就算有政府医院,动辄几个月的等候时间、紧张的床位,也让人望而却步,而私立医院一进门,几千马币轻松蒸发。你愿意冒险不买保险吗?还是宁愿每年额外多预留1万令吉的医疗金?这不是恐吓,而是提醒:养老,不只是生存,更是尊严。
我始终相信,钱不是万能,但在老年,它是体面和尊严的底气,而体面养老的定义,并不是为了奢侈而活,而是人老了,依然可以选择有尊严的活着。
我们要问自己一个诚实的问题,到底我们想怎样老去?当我们老了,我还能自己决定怎么被照顾,而不是靠孩子、靠命运、靠侥幸,我们应该要靠我们年轻时留下的存款资本,继续做那个“有备而来、活得精彩”的自己。
因此,无论你现在几岁,收入多少,都值得为未来那位年老的自己预备一个安心的居所、健康的身体、以及不需要低头求人借钱的存款底气,为自己的未来养老人生做好准备。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