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模糊就是设计

河情河理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朋友开了一间小餐馆,几年下来成绩不错食物,近期他想拓展业务,开始尝试申请酒牌,希望能卖点调酒。他照章填表,备齐文件,跑了几趟相关部门,程序上没出错,但递交后文件被踢来踢去,迟迟没有结果。

“可能要透过经纪才办得成。” 后来有经验的朋友温馨提醒。似乎是不能说破的潜规则,但他不想走后门,也坚持不愿贿赂任何人,毕竟他相信大马正在慢慢改革,程序会逐步透明。

只是这份乐观,至今依然没有被现实回应。

他后来听到更多案例,从申请工程执照、投标公共计划、举办文化活动等,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申请文件会卡关,并非填错,而是太干净。政策说得清楚,程序写得明白,但背后总有一条没写出来的路。

那条路,走的人多了,反而变成主道。而且代价不便宜,至少都要五位数。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总有一部分是模糊的?

大马就是这样?

有人说,模糊是没人管,也有人说,模糊是来不及改革。但或许这些模糊,其实就是一种设计。

当一个政策留有灰色地带,谁能进谁被拒,谁快谁慢,就掌握在某些人手中。权力若不透明,自然就能“灵活”运作。这种灵活,对某些人是方便,但对更多人则是折磨。

文件一久没消息,人们不再问“哪里卡住了”,而是先去找人,攀关系,问价钱。久而久之,守规矩的人变成少数,守规矩的制度也逐渐被架空。

如果一张酒牌,得靠经纪来办,那现成的制度还是制度吗?

当一个小老板都要学会怎么走偏门,那大马的法治精神还剩多少?而当我们劝朋友“大马就是这样时”,是否也无意中认同这种不公?

大马不缺不缺政策与发展蓝图,少的是一个能让平凡人相信“不行贿也能成功”的制度。若办事效率只对特定关系开放,那些相信正道的人,最终会变成不再相信的人。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模糊永远存在、贪污永远有利可图、清白永远等得最久,那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朋友苦笑时说的一句话:“有些政策,就是让人有利益可沾的吧。”

他不是愤世嫉俗,只是看得太清了。但我还想相信,有一天,他能不靠经纪,也拿到那张酒牌。

如果那一天来得够快,也许,我们都会重新学会什么叫“正常”。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郭朝河

跨界媒体人、各类活动主持人、专栏作家、电台兼职DJ,拥有时评、影评、乐评、旅游、杂文与人类图等多个专栏。曾出版《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