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家有特殊儿

随心杂叙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马来西亚一名网红老师莫哈末法德里痛斥一些家长,因为自身颜面问题,不愿承认孩子的特殊状况,拒绝让孩子进入特殊教育班,让孩子继续留在普通班读书。导致孩子成绩远远落后于他人,且因为学习障碍问题,未能掌握课堂上的所有科目。

他说这名特殊孩子即使只是抄回老师所写的内容也无法做到,因特殊状况促使他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大有问题,即使学生的初步测试结果显示孩子存在学习问题,但要进入特殊班就得先拥有OKU卡,基于家长不想承认孩子是特殊儿继而迟迟不肯采取行动。

这名老师感叹,这名孩子至今都无法掌握课堂上的内容,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仅没有进步且更加落后,因家长不愿承认孩子的问题,也不接受孩子有自闭症多动作或注意力欠缺等问题,最后都是孩子来承担一切后果。

身为一名父母,将心比心,相信没有人会希望孩子患有任何疾病,无论是生理或心理,要面对孩子患有自闭症或特殊状况,对父母来说一开始被诊断都是不容易的。曾经从一名也是有特殊儿的友人聊起,她说即使孩子已经被判诊10年有特殊状况,也进入了特殊班,她也从当初的惊慌无助恐惧到如今的释怀坦然,但每每夜深人静,想起孩子的状况及未来还是忍不住悲从中来,哭到无法自己。

笔者在之前就“世界自闭症日”撰写了一个专题,与小儿发展专科医生专访了解到在过去可能有1000个孩子会发现一个自闭症患儿,如今的数据是每44个孩子即会有一个自闭孩童,但这不意味着自闭孩的问题加剧,而是随着社会的教育提升,父母对这方面的醒觉性也提高。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提早进入幼儿教育体系就学,有经验的教师在很早阶段就能探查到孩子出现问题,即使是轻微的,孩子也很早被发现并接受诊断,在被诊断后,父母一定会经历一段经历拒绝和否认的阶段,有些父母的确是抗拒孩子被认作为“有问题的特殊儿”。

 育儿本是一条漫漫长路,但家有特殊儿童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父母在面对特殊孩子时,都会无助又彷徨,不知道该怎么做。(图:互联网)

回到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否要进入特殊班,相信又是家长另一个难题,有些父母会比较抗拒孩子去特教班,因为担心孩子无法学习到学术方面的知识,而最重要的,马来西亚的特殊教育班并非是每个学校都有,家长是以区域性选择,基于教育资源有限,你会发现一些特殊班的孩子其实无论轻中重度的状况都混合一起。

比如说一个特殊班上可能会有两个老师负责,但孩子却有各种各样问题,比如说自闭症,多动症或者是学习障碍等,从轻度到重度问题(甚至无法自理)的孩子都是在一个班上,很多父母如果认为或者孩子仅是轻度或中度问题,要父母决定把孩子送去特殊班,很多父母都会觉得于心不忍,因为认为孩子“还不至于这样严重”,因此都宁愿让孩子搏一搏去普通班学习。

其实在选择主流班或特教班的决策上,父母的态度及医生的判断是关键,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以孩子的最终利益为依归。如果仅是轻度患儿,有自理及学习能力,在医生判断没问题的情况下,或者在主流教育学习没有问题,但父母也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孩子会面对一些被同学排挤或老师投诉的状况;但对于中重度而言,在没有选择下,则比较需要在学习自理及生活技能上的学习,学术上的学习对他们已不再重要。

此外,还要一个关键点让父母抗拒让孩子进入特殊班,主要是在特殊状况的孩子在马来西亚是可以申请残疾人士(OKU)卡,并且只有OKU身份才能进入特殊班,但多数父母都会在是否申请此卡感到犹豫,担心孩子一辈子都被标签。

笔者采访医生时,该名医生说了一段让我很印象深刻的一段话,那就是,“OKU卡不用一直挂着,它是一张需要时才出示的卡,也不会记录在身份证,然而父母必须了解,特殊状况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殊需求状况,所以这个“标签”一直都在,也撕不掉。”

因此父母担心孩子因申请OKU卡一辈子与特殊问题挂钩,然而无论你是承认或逃避,孩子的特殊状况可能一辈子都在,如果因为担心OKU身份让孩子身份被标签,而断了孩子的资源,那反而是真的对他会有重大影响。

特殊状况的孩子并非绝症,无法治愈但能治疗,希望这个世界能有更多的爱与包容去善待这些特殊孩子,也让我们能给予这些特殊孩子父母一些时间及信心,让他们可以为孩子作出更好的选择。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林艾萱

70后媒体记者,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报社记者及杂志主编,擅长撰写医药及经济课题,也热衷于评论时事课题。在20年的采访经验中,曾获国际医药新闻奖全球首奖及5G频道网络文学佳作奖等奖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