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争议
每年10月,是诺贝尔奖公布的季节,诺贝尔和平奖花落谁家更使10月份成为举世瞩目的月份。
原因之一,是此奖项常有很大的争议。要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及经济学奖,得主平均需要23年才能获得评审的肯定;相比之下,和平奖得主,在绝大数情况下无法先证明他们在促进和平作出什么贡献。
也难怪,一些曾参与和平建设的学者,质问和平奖是颁给真正的和平建设者或者刚好签了和平协议的政治人物或者、庆贺真正的历史成就抑或刚好见诸报端的时事?
最近较受争议的和平奖得主,当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他在2009年上任美国总统才9个月,就被选中为此奖项的得主,许多人大惑不解,奥巴马本人也感到惊讶。
他在2020年的回忆录中表示,接到这个消息,他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为什么呀?”但是,他还是感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错爱并谦虚的去领奖。
50年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给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与北越首席谈判代表黎德寿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得主,表彰他们在1973年停火谈判中发挥的作用。黎德寿拒绝和平奖。
黎德寿当时给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发电报说:“在巴黎和平协议中的越南问题得以落实,枪炮声平息,南越真正恢复和平时,我会考虑接受这个奖项。”这至少还有“受之有愧”,对和平不容易维持的自知之明,
相反的,基辛格因为担心会遭到愤怒的抗议,以必须参加北约会议为由,婉拒到奥斯陆领奖。在1975年,北越控制南越后,基辛格尝试把和平奖寄回给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但委员会拒收。
基辛格曾参与一些最具争议的事件,其中包括在柬埔寨的秘密轰炸活动和对南美搞谋杀活动军事政权的支持,不是什么秘密。
英国出生的美国作家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就强烈认为基辛格理应在战争罪、违反人类罪以及触犯国际法或习惯法下被控。
诺贝尔委员会秘书兼诺贝尔研究所所长尼约斯塔德(Olav Njolstad)说,在最近解密的审议档案中,委员会表明1973年颁发这个奖项给基辛格和黎德寿,是希望能为持久和平提供动力。不过,如今回想,他认为那是个错误的决定。一般来说,把和平奖颁给曾经指挥过战争的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显然的,诺贝尔委员会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在奥巴马两届总统任期内,美国军队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打了三场仗。
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的初衷是颁给在停止战争与促进和平有功的人士。但是,在过去20年,得奖者大多不是来自停止战争与促进和平的人士,而是在表达自由、儿童教育、气候变化及人权等领域活跃的人士。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人在伊朗监狱的伊朗女权活动家纳尔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就是其中一例。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周五表示,纳尔吉斯得奖,突显了伊朗女性在面对报复、恐吓、暴力与扣押的勇气和决心。
诸如人权、表达自由、儿童教育等也是重要的课题,需要得到支持。事实上,世界上有许多人在这些领域默默付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组织也积极关注这些课题,但在促进和平方面没有没有什么直接影响。我的问题是:世界可以长治久安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趋势也说明了战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
根据一些西方国家的统计,从公元前3200迄今,世界上发生了近15000次战争,期间只有不到500年是和平的,但战争虽然带来毁灭也孕育文明。从基辛格与黎德寿,到奥巴马都明显也是指挥战争的人,也是有能力促进和平的人—即使只是纸上的和平。
或许,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相对和平的时代,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不一定都是政治人物。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