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难有作为
翻看西东

默茨(Friedrich Merz)5月6日在德国联邦议会第二轮投票才顺利当选总理,创下了德国史上的第一,更反映出他领导的中间偏右的联盟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与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结盟,出现分歧。
联盟党在德国联邦议院的630个议席中占208个,社民党则占120个席位。默茨所属联盟党在联邦议院有最多议席,按惯例他成为总理候选人。要当选总理,默茨需要获得至少316名议员的支持。可是,在第一轮投票,默茨得到310票,未能当选。因为这是不记名投票,不支持默茨的盟友议员至少有18人(假设有其它党的议员给予支持)。
这不是好的开始。而且,德国研究机构Forsa在4月所做的民调,只有21%受访者认为默茨是可信赖的,与去年8月相比跌了9%,与今年1月相比则跌了3%。在同一个民调,只有40%受访者认为默茨是个强势领袖,27%认为他接地气。不过,与1月份相比却各跌9%。
就职后荆棘满途
默茨在选举时承诺要重建德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结束持续发酵并困扰欧洲政治的移民危机,并重振自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前几乎停滞的经济。
在一些盟友议员一开始就给颜色看,加上人民对他的领导的信任每况愈下,他就职后要兑现他的承诺荆棘满途,是预料中事。
当然,这只是默茨面对的其中挑战,同样关键的是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崛起以及特朗普疏离欧洲的政策。
选择党在今年选举得票率20.6%,比2021年的得票多一倍,跃升为德国联邦议会第二大党,拥有152个席位,为最大在野党。可以预见的,选择党与其它在野党将会加强对新政府在移民、经济及欧洲一体化课题的挑战。

默茨曾在选举前借助选择党的势力,在联邦议会推动一项反移民动议的决定而引发了左翼和中左翼人士的强烈抗议。有了这个“前科”,默茨会不会再借用选择党的势力以达到某种目的,值得关注。
要是他这么做的话,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就坚持的政治传统“防火墙”,以防像纳粹这样极端右翼的政党执政“卷土重来”,是全世界都关注的。
调查机构Forsa负责人卡尔内(Manfred Güllner)就认为,默茨在第二轮投票才通关的“闹剧”,可能会让德国选择党渔翁得利。他说,该党在一些民调中已经超过了默茨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
显然的,德国政府对此不敢掉以轻心。在5月2日,德国国内情报机构“联邦宪法保护局”(BfV)以选择党在试图“破坏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上有太多例子为理由,把选择党标签为“右翼极端组织”。
对此,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批评说:“德国给了情报机构监控反对派的新权力,这不是民主,是伪装下的暴政。”在今年1月,世界首富(也是特朗普政府里的政府效率部门的负责人)马斯克力挺选择党,称只有这个党能“拯救德国”。他们的行为,被德国视为干预德国的内政。
不过,从特朗普等人的角度来看,美国选民向右拐,是因为支持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德国要伟大起来,不也应该向右拐吗?因此,德国把选择党当作是右翼极端组织,可能是他们无法理解的。
要是这样,默茨要如何处理德美关系?看来不会纠结于相对而言不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议题。
根据媒体报道,默茨自称为“坚定的欧洲主义者和跨大西洋主义者”,支持北约与自由市场经济。然而,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北约的冷淡及对欧洲盟友的疏远,包括像盟友加征关税,默茨领导下的德国要如何在欧洲主义跨大西洋主义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要突出欧洲主义,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能大大减少对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依赖,负起领导欧洲的重责吗?特朗普对北约的冷淡,为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再伟大起来”的契机。毕竟,美国的“退让”制造了更大空间,让德国能有更大的发挥。
可惜,默茨领导的联盟党及其盟友社民党,只获得45%选民的支持,再综合其它不利因素,从个人声望到右翼势力的增长,他能否在短期内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是最大的挑战。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