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腹地面临高温酷暑考验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由于高压系统笼罩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在7月4日(星期五),陷入酷热之中。

长江沿岸的主要农业与制造业中心在高温炙烤下,令外界对干旱及潜在经济损失产生担忧。

未来一周,中国广阔的经济腹地将持续面临摄氏37至39度的高温。

气象部门警告,安徽、浙江等地,以及中部的湖北和河南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超过40摄氏度。

此次高温的成因——副热带高压系统——在今年出现得异常之早。

估计持续至8月底

“三伏天”是中国一种沿用两千多年、用于记录一年中最炎热时段的传统历法概念,通常从7月中旬开始,持续至8月底。在这段期间,民众纷纷设法避暑纳凉,以应对持续高温。

“现在天气热得越来越早了。”

现年30岁的上海居民陶思佳(Tao Sijia,译音)指出:“我更喜欢小时候那种凉爽的天气,记忆中的夏天清凉宜人。如今真的太热了。”

热浪带来的挑战

气象学家将极端高温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热浪也成为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除灼烧农田、减少农民收入外,高温还可能影响制造业中心的运作、干扰主要港口城市的物流运输,并对本已负荷沉重的医疗系统施加更大压力。

本轮热浪已对中国电网构成严峻考验。根据央视星期五的报道,全国最大用电负荷飙升至14.7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

其中,中国东部地区的用电负荷达到4.22亿千瓦,空调用电约占37%。

“热浪正在带来干旱风险,今年西南地区的情况可能尤其令人担忧。”

《经济学人智库》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分析师李子谦(Chim Lee)表示,“四川省的降雨量已低于历年平均水平,这将影响当地水力发电能力,进而波及向东部地区的电力输送。”

不过,李子谦也指出,今年中国可能不会经历破纪录的夏季。

他表示,目前中国北方的高温强度及出现高温天数,仍低于2023年同期。

尽管如此,中国东部和中部多个省份已发布高温预警,提醒民众采取防护措施。

由于高温与高湿度双重影响,通勤过程中的中暑风险大幅上升。

“我一走出办公室就感受到滚滚热浪。”21岁的学生艾瑞斯(Iris Chen)表示:“现在才刚到七月初,可能还远非最热的时候。”

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在酷暑中开业

酷暑似乎并未减弱游客对上海最新旅游热点——全球最大乐高乐园的热情。

该主题乐园将于7月5日(星期六)在上海正式开业。

据中国旅游平台去哪儿网(Qunar)数据显示,6月份关于该乐园的线上搜索量较5月份增长五倍,周边地区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达250%。

中国因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尚无官方数据

2022年,中国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热浪。

多个地区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连续高温长达79天。然而,官方并未公布由热浪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

中国亦尚未建立与高温相关的死亡统计机制,不过地方媒体偶尔会引用基层政府发布的信息报道相关死亡案例。

根据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于202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因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估计约为5万900人,几乎是2021年的两倍。

伴随着酷热而来还有暴雨

应对极端高温所带来的潜在灾害的不仅是中国。

本周早些时候,希腊克里特岛及雅典周边地区爆发野火,消防人员正在奋力扑救。

一股提前到来的夏季热浪席卷欧洲,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

近年来,美国加州也多次在非传统野火季节爆发大规模山火,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

中国政府面临的另一项挑战在于,当东部地区经受高温炙烤之际,北方及西南地区则遭遇暴雨侵袭。

分析人士同样将这种极端气候的不稳定性归因于气候变化。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预测,7月4日(周五)和7月5日(周六),中国北部及西南部分地区将持续出现强降雨。

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视频显示,成都在一场强降雨后道路严重积水,居民甚至划着皮划艇穿行其间。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