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战】东盟短期受创 中长期韧性可助化解

多位经济学者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单边主义关税政策,将在短期内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东盟国家构成冲击,但东盟经济体具备较强韧性,料可在中长期内化解影响。
双威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姚金龙表示,关税措施直接推高价格,抑制商品需求,进而压缩亚洲经济体出口。他指出,更令人忧虑的是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易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削弱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进而抑制支出,拖累全球经济。
芯片电子业风险升
姚金龙强调,东盟国家多依赖出口导向型产业,这类产业资本密集且杠杆水平高,若再叠加基础设施项目庞大外债负担,一旦爆发“关税战与金融风险”,冲击恐更为明显。他指出,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半导体及高科技产业易受美国对先进芯片出口限制影响,高端电子产品及其供应链也面临美方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压力,其它产品则可能因高额关税失去贸易机会或竞争力,尤其在其他出口国成功争取关税减免的情形下。
姚金龙称,大马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受到初步冲击。不过,他认为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演机率不高,原因在于本区域外债依赖度已大幅降低,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展现出更强的抵御力,各国政府债务普遍维持在低至中等水平。
他指出,数十年来东盟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成为抵御美国经济或金融冲击的一项缓冲机制。
马来亚大学亚欧研究所副执行主任罗伊安东尼教授则指出,关税措施将在短期内引发供应链与贸易中断。他表示,在全球高度互联的经济体系中,相关措施将因供应链依赖与资本流动交织而产生多米诺效应。
倡办峰会抗美关税
他建议,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应主动召开特别峰会,邀请成员国领导人、贸工部长及财政部长会商,统一立场以应对美方压力,最大限度发挥东盟的集体影响力。他呼吁重启“东亚经济会议2.0”(EAEC 2.0),推动区域内贸易合作,减少对美依赖,并建议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纳入合作框架,以表明该倡议并非针对西方,而是提升区域韧性的正面措施。
他指出,与美国联系紧密的产业,例如半导体及科技出口,将首当其冲,东盟国家应及早布局替代市场与应对方案。他亦警告,长远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对自身构成反噬效应,随着东盟乃至全球多国加速“去风险”“去美元化”进程,并提升对美国经济波动的防御能力,美国本身的发展或将受到掣肘。
他指出,金融市场已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担忧美国及全球经济遭遇拖累、通胀升温,开始撤出美元资产,导致美股及美债价格承压,损失惨重。
罗伊安东尼警告,若关税冲突持续升温,美国或成为下一轮区域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并波及部分高负债、资本外逃风险高的国家。他更担忧,若当前形势不加以遏制,最终或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重演上世纪30年代的战争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