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战】台不报复美关税 企业年损恐200亿美元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对台湾多类出口产品加征高达32%的关税,台湾总统赖清德随即表态,不会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强调美国仍是台湾最重要的安全伙伴。

赖清德指出,当前台美关系应以稳定与合作为重,台湾不会采取对抗性措施。与此同时,台当局承诺提供27亿美元支援受影响企业,但外界普遍认为这笔援助“杯水车薪”,难以有效缓解业界压力。

出口企业措手不及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重压,台湾出口企业陷入高度紧张。受影响产品涵盖电子、机械零组件、汽车配件、自行车等多个领域,相关业者坦言“根本无法消化”,纷纷与美国客户展开协商。

“如果是4%或5%的关税,我们还能和客户分担。但32%,完全承受不起,我们的利润没那么高。”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械工具出口商表示。他批评该政策“荒谬”,并指出美国市场占其销售额三至四成,若无法调整政策,企业生存将陷入困境。

台湾企业正紧急核算成本,并查验产品中是否含有至少20%的“美国成分”,以争取部分豁免。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协研究中心主任许俐婕表示,不少美方客户已要求延期交货或降价,岛内企业正试图分摊成本冲击。

特朗普政府表示,此举旨在缩减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台湾厂商普遍指出,美国制造基础与产业链配套远不如台湾,贸然迁厂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台湾的产业结构才支撑起这个行业。我们依赖本地密集的中小型零件供应网络,这在美国根本不存在。”上述机械工具出口商说。

一名电子产业协会官员表示:“目前唯一能考虑设厂的地方就是美国,但成本极高,短期内难以实现。”她指出,原以为台积电宣布加码1000亿美元赴美投资后,台湾可望获豁免征税,但结果令人失望。

产业链受连锁冲击

尽管芯片产品暂未被列入征税清单,分析人士仍警告,关税可能推高电子终端产品价格,抑制消费需求,间接冲击台湾半导体等关键产业。

“就算迁厂到美国,企业仍需从海外进口大量零组件,也免不了被征税。”民主、社会与新兴科技研究所研究员何明彦表示。他批评特朗普政策“一刀切”,显示其对全球供应链缺乏深入理解。

有企业回忆,特朗普首个任期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时,许多台资企业曾将生产转往东南亚以避税。但此次,越南与泰国也分别被课以46%与36%的高关税,转移空间大幅压缩。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民党前立委许毓仁表示,特朗普并不重视传统盟友关系,“他只在乎你能为美国带来多少生意”。他估算,新一轮关税将导致台湾出口商每年损失150亿至200亿美元。

多数企业选择暂时观望,并削减运营成本“等待风头过去”。但也有业者呼吁台美尽快展开对话,争取减税或豁免安排。

上述业者表示:“我们希望政府能出面协调,设法与美方达成合理共识,避免台湾出口长期受创。”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