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伦敦协议:贸易战暂休兵非终结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美中第二轮贸易谈判近日在伦敦落幕,尽管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握手协议”,但多位专家指出,该协议并未带来实质性突破,贸易战只是暂时休兵,而非真正解决。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美国近月来对中国施加强硬贸易压力,试图以关税威胁迫使中方让步,然而最终成果却显示,美方所取得的成果大多仅是修补其自身策略造成的损害,整体上几乎“原地打转”。

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索博利克(Peter Rough)表示,他并不认为这是美国的胜利。他指出,尽管中国在协议中对美方解禁稀土矿产出口,但美国仍必须高度依赖中方供给,长期来看依然处于劣势。

“这项协议或许短期内对美国有利,但美国不能长期依赖中国的善意,”索博利克强调,“美中贸易战并未结束,仅仅是暂时停火。”

中国比美国更具韧性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马佐科(Matthew P. Goodman)则认为,华府以高关税威胁中方的逻辑,原本假设中国会在经济压力下迅速让步,但中方的反应显示出“其实际处于强势位置”,不仅能承受长期经济痛苦,甚至比美国更具韧性。他指出,中国通过前所未见的出口管制手段,展现了对美国造成实质冲击的能力。

曾任美国贸易官员、现任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副主任的柯特勒(Wendy Cutler)则指出,美国为了重新取得来自中国的关键矿物与磁铁资源,似乎已经“付出高昂代价”。她警告,未来中方可能也会要求美方在出口管制政策上做出对等让步。

“伦敦框架协议或许标志着美中经济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柯特勒说,“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反而是下一阶段博弈的起点。”

尽管当前谈判成果暂缓了双方进一步升级冲突的风险,但专家普遍认为,美中在关键产业链、安全利益与经济影响力上的较量仍将持续发展,长期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