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商挑战增多 韩企退出或缩小经营模式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小
中
大
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国货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加上内需不振等经济因素的影响,纷纷选择退出或缩小经营规模。
韩联社报道,在LG集团和SK集团出售北京总部大楼之后,LG Display今年9月以2万亿韩元(约63亿令吉)的价格将广州的液晶显示屏工厂出售给当地企业,这标志着韩企全数撤出中国电视机液晶显示屏市场。
另外,三星电子2019年关闭了在华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原本在中国拥有5个生产基地的现代汽车目前只剩2个,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已经出售,常州工厂也已停工待售;起亚则关闭了一家位于盐城的工厂。
除此,2017年“萨德”(THAAD)风波发酵后,乐天集团在中国市场遭受沉重打击,如今仅存的成都“乐天圣苑”综合体项目也将被出售。待项目完全出售后,在华经营30多年的乐天将完全撤出中国市场。化妆品方面,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伊蒂之屋已撤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法人今年第3季度销售额大减42%,亏损300亿韩元(约9亿6000万令吉)。
中国外商优惠减少 韩企重心外移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去年骤减78%,仅18亿7000万美元。根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分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商投资优惠减少等经营环境恶化,导致韩企将投资重心转向其他地区。
在中国企业发起“廉价产品攻势”、内需短期内难以复苏的情况下,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脱华”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其中,中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对韩企的最大威胁。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内需市场的“以量取胜”时代已经结束,韩企要进行结构调整,寻求能实现“厚利少销”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