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揭示美军印太地区空军基地脆弱性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近日,美国智库斯廷森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炸坑效应:中国导弹对印太地区美国空军基地的威胁》的报告,指出若中美冲突爆发,中国的导弹攻击将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航空行动构成严重威胁。

基地面临严峻威胁

报告指出,“第一岛链”内的美军基地位于中国导弹射程内,尤其是日本的机场,可能因中国导弹攻击跑道而关闭至少11.7天;即便是距离较远的关岛基地,也可能被迫停运至少1.7天。

“中国通过摧毁或破坏跑道,可以显着延迟美国的空中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加油任务的阻碍,将使美军难以开展持续作战。”报告指出。

尽管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研究人员强调,美军基地的分布和防御能力仍难以抵御中国的导弹威胁。

报告建议四大应对措施

报告提出,美国需要从多个方面增强对中国导弹威胁的防御能力:

  • 发展廉价无人机与电子战技术:利用大量无人机和电子干扰手段,增加中国制定打击计划的复杂性。
  • 研发短跑道起降的载人飞机:提高作战灵活性,减少对大型跑道的依赖。
  • 强化跑道修复与基地韧性:通过快速机场损害恢复(RADR)计划,确保跑道能迅速恢复使用。
  • 加强盟友关系:争取更多友好国家的机场资源,为美军提供备用基地。

此外,美国还需加速建设关岛的多层导弹拦截系统,保障关键基地在冲突中的持续运作能力。

分散作战与基础建设投入

近年来,美国军方提出了“分散作战”概念,将兵力和资源分布于更广泛的区域,以应对潜在威胁。例如,通过“太平洋威慑倡议”,美军已在澳洲和天宁岛等地投入数亿美元进行机场升级,并增加了新部署点。然而,分析指出,这些措施仍无法完全抵消中国导弹对主要基地的威胁。

专家评价:方向正确但需优化

一位曾参与印太冲突模拟的美国前空军后勤官员表示,报告对问题的分析总体正确,但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验证。他认为,中国的打击计划可能会采用多种弹药,而非报告假设的100%针对跑道的子弹药。他同时强调,美国的跑道修复计划和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可能比报告预计的更强大。

“尽管具体数字可能有所偏差,但报告的分析方向是对的。”这位官员称。

未来挑战与军事准备

报告作者凯莉·格里科指出,部分决策者和分析人士低估了中国对美军基地的威胁,过于依赖日本和关岛基地的可用性。 “在公开信息中,尚未有系统性分析测试这些假设。”

随着印太地区局势日益复杂,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基地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加强无人机、电子战和基础设施韧性建设将是美军确保区域威慑力和战时行动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