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捞生文化注入多元国情 吴添泉:政府应申遗

大马华总兼沙闽福联会总会长吴添泉认为,马来西亚捞生文化在多元国情下注入“全民亲善和团结”的更深层寓意,这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现象和意义。
吴添泉于星期六(2月22日)出席在沙巴拿笃中学举行的“沙纳福联会2025乙巳年新春大团拜”上,致词时这么表示。他说,大马人的捞生方式是大家一起举筷同“捞”(在粤语是‘拌’的意思),有“捞起”、“捞生”,也就是风生水起,步步高升的好意头。
他呼吁政府积极考虑,把大马独有、象征全民亲善团结意义的“大马捞生文化”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与大马“鱼生文化”不同
吴添泉说,森美兰州芙蓉是大马捞生文化的发源地,并称交通部长陆兆福的祖父陆祯,早期从中国南海岛南来时,把当地人“吃鱼生”的饮食传统也带来,融入大马社会,再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逐渐发展出今天的捞生文化。
他说,大马政府经在2009年时已将“鱼生”列为“国家文化遗产”中的国家文化食品,这点令人激赏。
“最近出席大马华总主办的新春大团拜时,陆兆福也表示认同捞生是大马特有文化,但他也表示,中国广东佛山也有‘吃鱼生’文化,因此他今年已委任了一名历史学家到中国实地研究相关历史,要深入了解当年的‘吃鱼生’文化如何发展到我国亚变成‘捞生’和发扬光大的过程。”
无论如何,吴添泉认为,早期中国人较单纯的“吃鱼生”和大马人的“捞生文化”还是有所区别,主要是大马的捞生,除了有鱼生之外,还因地制宜的配有许多不同的道地佐料,例如以不同的蔬果、豆类、海鲜、香饼、酱料和多各类的材料等,以多种颜色呈现出来的“七彩鱼生”见称且闻名,例如鱼生象征“年年有余”和炸饼象征“黄金满堂”等。
他说,大马华人新春期间到处可见到捞生,通过高喊“兴啊!旺啊!发啊!”,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祝福语,如“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青春美丽”、“生意兴隆”等等,串成了一道大马华人过年的最美丽风景线。
全民捞生意义重大

吴添泉表示,如今特别的捞生文化也广受各友族或全民接受,不分种族、宗教与文化,在出席和参加华社的新春活动上,都会尽情参与捞生,把捞生文化,提升成为促进全民团结的色彩和元素,非常难得。
他说,首相安华最近主持的内阁会议后,也特别安排了“内阁捞生”,全体阁成也一起高喊“兴啊!”、“旺啊!”、“发啊!”,象征着团结政府以身作则,以集体捞生来激励并团结全民!
他认为,随着国内种族和宗教敏感议题频发,今年新春所出现的“全民捞生”场景,更显得格外珍贵和意义重大!
他表示,“全民捞生”也有力突显大马能在一片祥和及不分种族和宗教的环境下“同捞同煲”,象征着在这个美丽国家,各族人民心手相连,一起努力和共同奋进的崇高团结精神。
因此,他希望政府能把我国这项独特的“捞生文化”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中表扬及突出象征着全民团结的我国捞生文化。
春节被定为联合国假日
另一方面,吴添泉表示,春节于去年杪正式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他说,在多元国情的大马,被列为全民公假的新春佳节,除了是华裔同胞一年中最重要的庆典外,建国以来,也为全民接纳和参与,并成为国家的全民文化之一。
他对国内、包括东马在内的许多州政府,近年来都不约而同主办州级新春门户开放或团拜活动,同时把各民族佳节列为有关州属常年庆典的作法,表示高度认同和赞扬。
吴添泉表示,希望将这个良好和亲善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到全国所有各州和地方政府,通过欢庆各族佳节庆典,加强包容和接纳,促进谅解和团结,以突显和发扬大马的多元国情。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