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来临 在野党如何突破重围?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随着新加坡选区划分报告出炉,预示着下届大选的号角已经吹响。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还无法达到政权更替的水平,在野党依然来势汹汹,但该阵营在新选区划分下能否开疆扩土,端视在野阵营是否能达至团结,及抵抗选区划分下所产生的变化。

《南华早报》报道,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PAP)在朝已经长达66年,是现代议会民主制中掌权最久的政党。在新加坡,选民强而有力的授权,一直被视为该国长期规划和政策实施的关键。

然而,就连即将首次领军出战大选的现任总理黄循财也认为,即便人民希望PAP继续执政,但选民也希望在国会中出现更多在野党的声音。

2020年举行的大选中,在野的工人党(woker party)再次拿下新成立的盛港西集选区,令该党首次拿下10个国会议席,成为最大的在野党。

工人党在2011年的大选中取得突破,首次攻下一个集选区。(图:工人党面子书)

工人党再下一城?

下届大选中,工人党等否再次拿下另一个集选区,削弱PAP的绝对优势,成为此次选举的看点。新加坡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Pritam Singh),将赢得三分一国会议席设定为该党的中期目标,但没有设下具体时间框架,这一点意义重大。

掌握三分一议席,意味着在野党能发挥强力制衡功能,阻止执政党人一修宪。目前,在野党最好的情况是赢得更多议席,最坏的结果是维持现状,能否再下一城令人关注。

长期以来,新加坡在野党使用的是“骨牌效应”策略,其中工人党在拿下后港单选区后,成功推到时任外交部长杨荣文领军的阿裕尼集选区。目前,工人党在东海岸及马林百列集选区和执政党强力竞争,然而新选区划分下,上届工人党以微差失之交臂的东海岸选区,选民人数增加了25%,是18个集选区中选民人数增加最多的选区。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庆文受访时指出,工人党通常以中等规模的选区为目标,其逻辑是选区越大,接触选民的难度就越大,增加了竞选的难度。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承认,越来越多选民期盼国会出现更多在野党声音。(图:美联社档案)

选区划分或成“双刃剑”

尽管如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家比尔韦尔星(Bilveer Singh)则认为,增加选民是一把“双刃剑”,未必每次都会成功。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加运表示,工人党已表明,在野党要出线,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候选人、纪律严明和组织良好的竞选活动、清晰和有说服力的政策建议以及有效的言论,以上因素缺一不可。

在野党的之间的联盟,也将左右着新加坡大选的局面,但内部分歧和对选区的争夺,预计本届在野党派之间的谈判将更激烈。

在野党难团结

战略咨询公司鲍尔集团(亚洲)董事经理饶慧慧指出,尽管近期数个在野党已经结成联盟,其中3个政党组成“人民改革联盟”,但在野势力依然四分五裂。

陈庆文也指出,新加坡在野党仍然在把自己作为执政党的一个可行的替代选择,和发挥制衡权力的作用之间徘徊,这样的立场大致上不会改变。

无论如何,分析人士认为本届大选在野党能获得进一步的牵引力。其中,比尔韦尔星说,在上届大选因疫情导致无法举行群众大会后,本届大选政治集会的回归,将对选民非常有利,因为“集会选举”原本就是在野党的强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