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总统选举结果胶着 亲欧路线命运未明

波兰总统选举首轮结果出炉,自由派得票不及预期。据益普索出口民调显示,执政中间派“公民联盟”候选人特查斯科夫斯基以31.2%得票率领先,略高于民族主义政党“法律与公正党”支持的纳夫罗茨基的29.7%。两人将在6月1日进行第二轮对决。
此番领先优势远低于选前所预测的4至7个百分点。若该结果获得确认,将对波兰未来政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选民将在两位候选人之间抉择:是继续由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推动的亲欧路线,还是转向民族主义立场更强的政策轨道。
特查斯科夫斯基(Rafal Trzaskowski )在发表讲话时表示,选情正如预期紧绷,并呼吁支持者保持决心,继续争取胜利。他强调,前路艰巨,需要全体支持者共同努力。
纳夫罗茨基(Karol Nawrocki)则表示对胜选充满信心,呼吁极右翼支持力量团结一致,“拯救波兰”,防止“权力垄断”。他指出,本次选举意义重大,应防止任何政党一党独大。
电视台TVN援引Opinia24民调数据预测,次轮投票中,特查斯科夫斯基与纳夫罗茨基支持率分别为46%与44%,仍有10%选民未明确表态。
极右翼得票创历史新高
极右翼候选人门岑与布劳恩合计获得超过21%的选票,创下历史新高。布劳恩曾因在议会使用灭火器扑灭光明节蜡烛,引发国际舆论谴责,此次得票率达6.3%。门岑未明确支持纳夫罗茨基,仅称选民应自主判断、理性投票。
剑桥大学波兰问题专家比尔(Stanley Bill)表示,民族主义与极右翼势力强劲表现,令特查斯科夫斯基阵营受挫,也对执政联盟构成压力。
据晚间数据,投票率达66.8%。选举当天,罗马尼亚也举行总统次轮投票,布加勒斯特市长、温和中间派候选人丹(Nicusor Dan)有望击败极右翼议员西米恩(George Simion)。
在波兰,总统拥有法律否决权。若特查斯科夫斯基胜选,将有助于推动图斯克政府撤销PiS执政时期的司法改革,外界普遍认为相关改革削弱了司法独立。
若纳夫罗茨基胜出,将延续自2023年图斯克出任总理以来的政治僵局。此前,总统杜达(Andrzej Duda)频频否决政府法案,阻碍改革进程。
除门岑(Slawomir Mentzen)、布劳恩(Grzegorz Braun)外,本轮被淘汰的候选人还包括议长霍沃尼亚(Szymon Holownia )及左翼代表比耶雅特(Magdalena Biejat)。
纳夫罗茨基获特朗普撑场
特查斯科夫斯基主张深化波兰在欧盟内角色,并致力于协助政府推翻PiS推动的司法政策。
纳夫罗茨基在竞选期间曾被指诱骗老人出售房产换取照护承诺,虽本人予以否认,但仍引发争议。此前,他曾在白宫获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见,获得象征性背书。
他将选举定性为“阻止图斯克政权全面掌控”的机会,批评特查斯科夫斯基纵容自由主义立场。特查斯科夫斯基曾以华沙市长身份支持LGBT游行,并移除部分公共建筑内的基督教象征,引发保守派不满。
与部分中东欧疑欧派不同,纳夫罗茨基支持对乌军事援助,协助其抗击俄罗斯。然而,他也呼应部分波兰人对乌克兰难民的抵触情绪,主张波兰公民应在公共服务中享有优先权,并对乌克兰当局在处理二战期间波兰人遗骸发掘问题上的态度提出批评。
选情日益胶着,波兰未来政治走向仍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