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边境局势紧张 原因何在?

5月28日,一名柬埔寨士兵在泰柬边境有争议地区遭枪击身亡,导致2国紧张局势迅速升温。尽管双方承诺避免冲突并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但2军在边境的调动引发外界对局势升级的担忧。
百年争议 边界难划
泰国与柬埔寨之间约817公里的陆地边界,自1907年由法国绘制地图以来,至今仍存在多个未划定区域。根据当时协议,边界应以自然分水岭为界。但泰方对该地图提出异议,主权归属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
2000年,双方设立联合边界委员会(JBC),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重叠主张,但划界进展缓慢,争议始终未能彻底化解。
历史遗址的主权归属也一度引发2国民众激烈情绪。2003年,一名泰国艺人被指质疑吴哥窟主权归属,导致柬埔寨民众焚烧泰国驻金边大使馆及多家泰资企业,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古庙争端
位于争议核心的柏威夏寺(泰方称Khao Phra Viharn)是一座建于11世纪的印度教寺庙,长期被2国视为重要文化遗产。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该寺归属柬埔寨,但泰国坚持对周边土地拥有主权。
2008年,柬方推动将该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引发持续数年的武装冲突。2011年,双方在边境爆发为期一周的炮火交战,造成至少十余人伤亡。
2013年,柬埔寨请求国际法院解释1962年裁决。法院最终再次裁定该寺周边地区亦归柬埔寨所有,并要求泰军撤离。

民族情绪
近年来,泰柬两国政府关系较为密切,部分原因在于前领导人——泰国的他信与柬埔寨的洪森之间保持私人友好关系。如今,2人之子女分别出任各自国家的总理,而他信与洪森本人仍在政坛具有影响力。
然而,民族主义情绪在泰国国内有所抬头。去年,泰国保守派质疑政府与柬方在未划界海域共同开发能源的计划,担心此举可能导致失去泰国湾的古笃岛。此事激起广泛关注,也为边境局势升温埋下隐患。
今年2月,一批柬埔寨民众在军方护送下,前往另一座争议庙宇——塔莫安托姆古庙,并在现场唱国歌,遭泰军制止,再次激化双方矛盾。
政军分歧
当前紧张局势对泰国总理佩通坦构成挑战。其政府正面临国内经济疲软、美方加征关税等多重压力。泰国军方近期发表强硬言论,称如国家主权受威胁,将准备展开“高级别军事行动”,语气明显强于政府表态。
尽管佩通坦随后强调和平解决争议是首要目标,但也重申捍卫主权立场。这一“强硬”与“克制”并存的对外表态,反映出泰国政坛复杂格局。长期以来,军方与信那瓦家族关系紧张,曾于2006年和2014年2度通过政变推翻其政府。
对话承诺 前景难测
冲突发生后,泰柬双方迅速表态,将通过外交渠道缓和局势,并计划于6月14日召开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2国发布措辞谨慎的声明,表示将维护和平,并致力于捍卫主权。
然而,双方军队在边境的持续集结引发外界对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担忧。柬埔寨方面表示,现有机制无法解决问题,计划将4个争议边界区域提交国际法院,以防止紧张局势升级。
泰国方面则坚持通过双边途径解决争议,并未承认国际法院相关裁决。边界问题如何化解,仍待各方协调斡旋及未来外交进展。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