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议员吁检讨公屋门槛 加快供应缓解住房压力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香港立法会议员呼吁当局重新审视公屋租户的收入门槛设定机制,并加快公屋供应,以防部分领取最低工资的居民因超出资格而被迫放弃全职工作。

《南华早报》报道引述劳工界立法会议员梁子颖星期一(3月10日)表示,房屋委员会建议在2025-26年度将公屋申请的收入及资产上限平均上调1.7%。根据该建议,若一对夫妻均以即将于5月1日实施的最低工资(每小时42.10港元)工作,每月工作26天、每日10小时,其家庭总收入将达到21,892港元,扣除5%的强积金供款后,仍比两人家庭的申请上限(20,230港元)高出约570港元。

相比之下,三人家庭即使有两名成员全职工作,仍符合申请资格。

梁子颖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由于担心收入超出门槛,许多全职工人可能会选择辞职转为零工模式,导致雇主更难招聘,香港整体劳动力供应受限,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政府一直鼓励就业,提倡增加劳动力,现在的政策是否与这些目标背道而驰?政府应从整体角度考虑,作出调整。”他说。

目前,家庭及长者住户的平均公屋轮候时间为5.3年。(图:路透社档案照)

作为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成员,梁子颖指出,目前的收入门槛未能反映现实情况,许多基层工人,如清洁工和保安员,收入已超过最低工资水平。因此,他建议政府重新检讨收入门槛设定机制,并考虑放宽申请上限,让居民可以赚取更高收入而不会失去公屋资格。

在同一节目中,立法会议员梁文广也表示,公屋收入门槛的计算应更充分考虑最低工资的调整。但他同时强调,由于公屋供应短缺,必须优先照顾最有需要的家庭。

“目前的前提是,我们的公屋供应仍然不足。必须先保障最需要的家庭,尤其是有子女的住户。”他说,“最关键的是加快公屋建设,以满足所有申请需求。”

他补充道,许多双人家庭如果减少工时,仍能符合申请资格。政府应提前规划,在公屋轮候时间缩短的情况下,逐步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以应对未来需求。

目前,家庭及长者住户的平均公屋轮候时间为5.3年。

政府已落实足够土地建设308,000个公屋单位,并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190,000个公屋单位,其中包括30,000个临时房屋。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