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驱逐3中国使馆人员 立中关系再紧张?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最近遭切断,中国货船疑似涉及这起事件,立陶宛外交部星期五(11月29日)宣布驱逐3名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未阐明确切原因,但提及他们涉及违反《维也纳公约》和立陶宛法律的活动。媒体认为这可能会让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法新社报道,本月早些时候,瑞典领海内波罗的海2条海底电缆被切断,其中1条从瑞典哥特兰岛延伸至立陶宛。

中国散装货船“伊鹏3号”(Yi Peng 3)疑似涉及这起事件,根据追踪网站,当海底电缆被切断时,大约在这段时间,“伊鹏3号”曾航行在电缆上方。

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未说明确切原因

立陶宛外交部周五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使团3名工作人员已“被(立陶宛政府)宣告不受该国欢迎”。

但立陶宛外交部未阐明驱逐他们的确切原因,只提及他们涉及“违反《维也纳公约》(Vienna Convention)及立陶宛共和国法律的活动”。

立陶宛当局星期三指出,正与瑞典及芬兰设立联合小组,在欧洲检察署(Eurojust)支持下,调查海底电缆遭破坏事件。

中国否认对这起事件负有任何责任,并于周五指称“愿意配合”调查。

要求中方人员限一周内离境

彭博社报导,立陶宛外交部周五宣布,中国驻立陶宛使馆的3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人士”,已照会中国外交部,要求该人员于一周内离境。

立陶宛国会议员、外交委员会主席莫图扎斯表示,这次驱逐属于外交人员认证过期的例行程序,不涉间谍行为。

中国于2021年8月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方也召回其驻中国大使,以抗议立陶宛同意台湾以“台湾”之名设立代表处。在代表处正式成立后,中国称立陶宛违反“一中原则”,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大使馆改名为代办处。立陶宛自此与北京当局关系陷入紧张。

立陶宛候任总理帕卢茨卡斯在国会大选后曾表示,新政府将寻求与中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包括再次互派驻地大使,中国外交部则回应已注意到立陶宛的表态。

彭博社认为,这次立陶宛驱逐中国驻立陶宛外交人员,可能会让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立陶宛外交部新闻稿另外声明,立方愿透过协商来解决双边问题,希望双方的外交关系能基于互惠和平等的原则,包括立陶宛在中国的外交代表权益。立国外交部也向中国提出临时解决方案,依联合国《特别使团公约》(Convention on Special Missions)的规定,确保中国使团能继续履行基本领事、签证和行政职务。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