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越泰柬太阳能产品 美商务部提议征271%关税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美国商务部11月29日初步裁定,东南亚地区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美销售,构成不公平竞争,并提议对这些进口产品征收最高达271%的反倾销关税。这一举措可能对全球太阳能供应链和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裁定背景:美国企业控诉中国制造商倾销

此次调查源于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贸易委员会(A-SMACC)今年4月提交的请愿书。该委员会代表的公司包括福思第一太阳能、Hanwha Qcells USA Inc.和Mission Solar Energy LLC。他们指责中国大型太阳能制造商通过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柬埔寨设立工厂,以低价倾销太阳能组件,从而扰乱全球市场并削弱美国本土制造商的竞争力。

据报道,美国目前安装的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均依赖进口,其中约80%来自此次调查涉及的东南亚4国。这一裁定可能导致供应链成本大幅上升,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太阳能行业的不确定性。

东南亚成为中国太阳能企业“出海”核心地

近年来,面对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品施加的贸易限制,中国主要太阳能企业纷纷选择在东南亚国家建厂。这些企业包括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等,涵盖从太阳能组件到辅材的全产业链布局。

东南亚国家吸引中国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便捷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此前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然而,随着美国对东南亚制造产品加大审查和征税力度,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政策转向:中美绿色能源合作遇阻

美国对东南亚制造的太阳能产品施加高额关税,反映了其近期对中国及其外延产业链采取的更强硬立场。这一趋势也背离了此前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时展现的开放姿态。

你可能也喜欢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政策转向可能迫使中国太阳能企业调整全球布局,寻找其他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同时,美国国内的太阳能行业可能因进口产品成本上升而放缓发展速度,对其清洁能源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太阳能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加剧

随着美国不断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全球太阳能市场正面临不确定性加剧的局面。一方面,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可能获得一定保护,但消费者和安装商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太阳能企业可能转向其他市场,甚至加速向技术和成本更具优势的方向升级。

此举也可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产生潜在冲击。在全球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各国如何协调贸易政策与气候目标之间的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