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特朗普关税料维持至年底 中出口仍受压

尽管美中在90天关税休战期间积极展开谈判,但多数分析师与投资者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大陆实施的高额关税可能持续到年底,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重大压力。
彭博社针对欧美与亚洲地区的基金经理人、银行及研究机构所进行的调查共收集22份回应。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美国今年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可能维持在30%的高位,尽管这一水平已远低于此前高达145%的极端税率,但仍足以在中期内导致自中国进口锐减约70%。
大多数分析人士并不认为,美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取消特朗普任内加征关税的协议。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外界预期,受贸易摩擦拖累,中国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出现放缓迹象。
DNB银行经济学家陈可舒指出:“我们预期双方可能达成某种表面上的协议,但实质性的让步仍需时间。”他表示,在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美中双方的相对地位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短期内难有根本性突破。
调查同时显示,受访者对未来关税的走向看法分歧加大。 7人认为未来六个月内税率将降至30%以下,而6人则认为关税可能上调。根据中位数预测,如果最终达成协议,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税率可能会降低至20%。
对全球市场构成压力
不过,多数受访者普遍认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加征的平均12%关税将不会撤除。分析指出,调降这些关税可能被视为对特朗普基本支持者的重大让步,政治风险过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认为是2025年全球经济与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受此影响,投资者普遍预期中国资产在年底前将维持在当前的狭幅区间内震荡。根据17位受访者的预测中值,今年底人民币汇率预计将维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7.2元左右。随着北京当局放缓引导人民币贬值的步伐,人民币走势可能趋于稳定。
至于中国股市方面,市场情绪亦显谨慎。分析预估,沪深300指数年内可能小幅上涨2%左右,达到4,000点左右水准。
整体而言,尽管短期内美中双方有意透过谈判缓和局势,但高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预计仍将持续,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市场构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