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成主力 韩国毒品制造案数创新高

曾因1990年代政府强力禁毒行动而几近消失的毒品制造犯罪,如今正再度在韩国浮现。随着当局强化边境查缉,犯罪分子转向国内制毒,利用合法进口的化学前体在韩境内生产毒品。
根据韩国最高检察厅6月发布的数据,2023年共有23,022人因毒品犯罪被查获,虽较2022年创下的历史高点下降16.6%,但仍远高于1985年有统计以来的1,190例,增幅近20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排除大麻相关案件后,毒品制造案件持续攀升。2005年该类案件为零,至2010年增至4起,2020年达9起,2023年为6起,而2024年截至目前已达19起,创下2000年分类统计以来新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曾一度沦为冰毒出口国,引发国际关注,当局随后彻底扫荡国内制毒实验室。但如今,面对更严密的边境查缉,毒贩倾向走私前体物质进韩,转而在境内生产毒品。这些化学原料多数可合法进口并广泛流通,为打击工作增添难度。
具体案件显示此趋势正在扩大。去年,韩国警方逮捕两名马来西亚籍男子,在水原站附近一栋建筑中制造9.4公斤冰毒,另有9.1公斤正在生产。另一起案件中,一名哥伦比亚籍男子试图在江原道横城的一处仓库内利用事先准备的原料制造61公斤可卡因,遭到起诉。
今年稍早,首尔永登浦区亦破获一处地下制毒场所,犯罪团伙将进口前体与洗甲水和水混合,制成3,420毫升合成毒品。
此外,社交媒体和暗网的便利使毒品交易与滥用在年轻族群中迅速扩散。2023年,年龄介于20至39岁的毒品犯罪嫌疑人达13,996人,占总数的60.8%,为首次突破六成。青少年涉案人数则因政府加强执法,自2022年的1,477人大幅下降至649人,减少逾五成。
另有3,232名外籍人士因毒品犯罪被查获,较前一年微增2.6%。
为加强打击毒品源头,韩国检方正扩大国际合作,将缉毒官派驻至主要毒品出口国,建立“先发制人”的防线,从源头拦截毒品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