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纪念碑揭幕 中华女校百年风华再续
百年前,马来西亚秋杰路上两间小店悄然播下了名为“教育”的种子,那正是吉隆坡中华女校的起点。百年耕耘,育人无数,从简陋课堂一路走来,它已成长为一所拥有近千名学子的现代化智慧校园。
而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星期五(5月23日),一座铭刻“饮水思源”的纪念石碑庄严揭幕,不仅铭记创校先贤的深恩厚德,更承载着对未来的殷殷期许。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雪隆福建会馆会长陈炳鐘致辞时表示,百年征途,学校历经三度搬迁、几番改制:从当初的两间小店铺,走到如今规模宏大的校园,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付出,才铸就今日的光辉。
“从1925年创校时的雪兰莪中华女校,到1945年复校兼收男生;从1957年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到1962年转型为国民型华小。这座‘饮水思源’的纪念碑提醒着我们:教育是民族的根本,传承是共同的责任,感恩是永恒的美德。我呼吁大家继续守护华教的初心,共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让饮水思源的精神代代相传。”

科技赋能未来可期
新的百年,新的使命,中华女校将迎向人工智能(AI)的浪潮,以科技为羽翼,助力学子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展翅飞得更远。
吉隆坡中华女校董事长张泽链指出,人工智能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与能力。因此,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AI工具的应用。
“目前市面上已有如DeepSeek、ChatGPT等实用平台,我们也已设立实验室,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规模。如此一来,我相信届时当学生步入社会,将有能力成为新一代的领袖,推动马来西亚企业迈步向前,助力国家跳脱‘中等收入陷阱’。”

守护华教根脉
师资的培育,以及拥抱多元文化、融合非华裔子弟是华教肩负的使命与担当。这条路也许坎坷多舛,却因众人携手同行,每一步都踏实坚定、温暖有力。
陈炳鐘说,雪隆董联会以及多个华团向来积极推动师资培训,给予教师实质上的鼓励与支持。
“相关团体举办了谢师宴,向教师们表达感恩,肯定他们对华文教育的付出;也有的为独中教师退休后的福利提供保障。可以看出,华团的发展方向已从最初的兴学办校,逐步延伸至关注教育工作者的福祉。这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也在无形中激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华文教育,延续这份文化薪火。”
吉隆坡中华女校董事潘友来则表示,学校目前约有超过20%的非华裔学生。尽管一开始语言和文化的适应可能有些困难,但他们逐渐适应并积极学习,展现出令人欣慰的成长。
“就拿最近的教师节活动为例,刚好我接受敬茶的那位学生是一名马来同胞。他在言谈举止之间展现出极好的表达能力,沟通毫无障碍,这正是多元融合的成果。”
他也强调,学校始终鼓励非华裔子弟学习华文、认识中华文化,希望他们能从中汲取智慧,拓展视野,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大马华教风雨兼程,但先贤们始终初心如一。华校,不仅是华裔学子的摇篮,更是多元族群共筑的港湾。众人携手传承悠远的中华文化,将这份瑰宝薪火相传,永不褪色。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