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 专家建言数字内容“走出去”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中国的影视、游戏、音乐、文学等数字内容通过了社交媒体、流媒体平台和电子商务等渠道传递到东南亚,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大约2010年起,中国数字内容逐步进入东南亚国家。许庆琦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数字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国际版WeTV2019年推出国际版进入东南亚。

“如今仅WeTV在东南亚地区的社媒粉丝超过7000万,超过东南亚人口的10%,其内容覆盖了东南亚30%左右的年轻人。”

“中国数字内容的出海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以网络文学为例, 许多中国小说在翻译后进入东南亚,吸引了大量读者。这些故事让东南亚读者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专家分享中国文化出海

由《亚太日报》主办的“数字内容和数字生活方式出海: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新载体”分享会在北京顺利举办,中外专家学者从产业经济、人文交往、文化贸易等不同维度,探讨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国数字内容走出国门、跨圈传播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展望。

除了无非是许庆琦,一同受邀分享的还包括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方英,及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

你可能也喜欢

方英表示,网文出海的重要特点是全球共创,起点国际等平台对海外用户开放了创作功能,现在海外的读者、作者和粉丝都投入到网文作品的创作当中来。

“未来因为有海外粉丝的创作,这些IP的文化观、价值理念是全球化、国际化的。未来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做到产业融合,打造全球的IP生态。”

许庆琦在会上分享中国数字内容逐步进入东南亚国家的趋势。(图:提供)

数字发展打破时空地域限制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方式呈现给全球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

陈端表示,以腾讯为代表的数码企业把地方散落民间的非遗元素给放到优先载体里,变成游戏人物穿着打扮的花纹样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跟一些场景载体结合,能够让非遗符号化之后进一步实体化、具象化。

除了传统文化,中国有着当今世界最为便利的数字生活方式,移动支付、直播、小程序等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数字科技也在走向海外。许庆琦说,直播经济将内容化购物模式引入东南亚市场,中国企业投资的Lazada、Shopee等平台,大量运用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形成了内容与电商结合的模式。

作为马来西亚人,许庆琦感受到移动支付普及带来双方人文交流的便利。9月中旬,由马来西亚央行控股的支付网络有限公司PayNet宣布与微信支付达成合作,微信与马来西亚国家二维码支付标准(DuitNow QR)的联通,让200多万家马来西亚商铺能够支持微信支付。

数字内容成中外交流重要部份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表示,网文、网剧、网游出海势头强劲,被成为文化出海的“新三样”,其本质是文化贸易。“新三样“是文化贸易的一种数字化形式,通过数字技术融入到文化产品中,把它变成了数字经济的形态。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提出,许多民营企业活跃在拓展国际市场的一线,出海要遵循市场规则和商业逻辑,利润当指挥棒,培育自己的市场和用户,形成庞大且稳定的产业链。文化出海“新三样”要寻找市场信号,降低交易成本,做好市场、用户和规模,这些也恰恰是民营企业所擅长。

与会专家认为,在数字时代下,数字内容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的媒介形式有助于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现代数字生活服务全球交往。许多在海外获得成功的都是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用户为根本才能打破壁垒、出圈出彩。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