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风向的民调

翻看西东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美国学者赫尔曼与乔姆斯基合著了一本《制造共识: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在1988年出版,过后有修订再版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书的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大财团和精英分子掌控大众传媒,势力及金钱使他们能够筛选适合出街的新闻,边缘化异议分子,让主导的个人利益集团能够向民众传达他们的讯息,并尽量无胁迫地达到宣传目的。

但是,‘’制造共识‘’这个字眼源自美国新闻从业员和公共知识分子李普曼(Walter Lippman)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民意》。李普曼指出,制造共识是门非常古老的技艺,本应随着民主(以人民都有自主权为假设)的诞生而消亡,不过因为现在(100年前)共识是根据分析而不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打造的,再加上心理学研究成果及新的现代传播方式,制造共识的技术因此大大改进,进而翻转了民主的实践:掌握了制造共识的知识,可改变各种政治盘算与各种政治设想。

换句话说,民众不能掌握足够的知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信条已经不管用,一小部分的精英与机构在某些课题带风向,绝大多数民众只有“跟风”的份儿。

尽量避免胁迫 带风向的作用仍显著

在美国,制造共识的手法非常细腻,也就是尽量避免胁迫,但带风向的作用还是明显的。

例如,调查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皮尤调查中心在3月20日至26日调查了3576名美国成年人后,周三(4月12日)在官网公布调查结果。

你可能也喜欢

看了皮尤调查中心官网的最新报告,发现了一个并不让我感到意外的奥妙:受访者大多担忧中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与特定课题的扮演的角色,而这些课题是美国媒体与通讯社事前大加渲染。

这些课题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中苏伙伴关系发展、中国两岸紧张关系、中国的人权政策、中国的军事、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与美中经济竞争等等。

但是,受访者对这些问题,要嘛回答“问题非常严重”或“问题有点严重”,要不然就干脆不回答。这有很重的带风向意味,不够客观。

民调回答选项直接

皮尤如果增加回答选项,如“严重”、“不严重”及“没意见”,调查结果就会大不同。但我们得面对事实,这个机构要做生意的(除了调查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也调查受访者的党派背景与他们对这些课题的倾向)。

所以,在有关为美中关系定位的问题,也只让受访者选择敌人、竞争者或伙伴。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及合作,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敌人(在特定情况,敌人也可合作成为伙伴),实际情况微妙复杂。

在同一个调查中,有超过半数受访者对中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气候变化与疾病传播会否配合表悲观。但在贸易与经济政策以及学生交换计划,超过半数受访者却乐观以待。上述课题有五个选项,表现了悲观或者乐观有不同的程度,相对而言比较客观,更反映了实际情况的微妙复杂。

因此,皮尤的调查把竞争者列为负面因素,目的要让大众媒体有个吸引人的新闻导语有“爆炸力”的标题,有利于制造‘’中国威胁美国的利益‘’的共识,并延续与巩固这个共识,其余对我们了解美国民意更有帮助的发现,很快地在读者脑海消失。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