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互相学习”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上个月上旬,有报道说拜登政府正在考虑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的补贴展开调查。

对拜登政府甚至是之前特朗普政府而言,中国广泛使用工业补贴手段使其公司比外国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不止如此,白宫还希望与欧盟、日本和其他亚洲盟友合作,并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争取支持,挑战中国的补贴行为。

不过,拜登政府是希望对中国“全面施压”,对此尚未有最后的决定。

美国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由私人界主导,政府主要是扮演“裁判”的角色,因此美国与“志同道合”的盟友,长期以来对中国以补贴、政府优惠等干预措施扶持重点产业时有抨击,还敦促中国停止那么做。

不过,为了促进从电动汽车电池到医药等美国视为具有略性意义的产业的发展,美国及其盟友似乎在模仿中国,推出一系列干预举措,而芯片制造补贴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

在今年7月,美国参议员却投票表决通过了 “一项几乎前所未有的产业补贴法案”,批准拨款520亿美元协助建设新的半导体制造厂,制造芯片。

而根据贸易监测组织“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的数据,过去10年间,美国和欧洲的此类干预措施大幅增加。

例如,欧盟要其增加全球半导体制造能力中的占比至20%。亚洲方面,韩国批准了规模可高达65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支持措施。日本也承诺对半导体产业进行堪与其他国家的力度相匹敌的扶持。

美国与其盟友的政策,意味着政府引导资源进入攸关国家利益的产业,而不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

美国及其盟友的应对方式,从一个角度来看说明了中国结合国家集权与资本市场的“经济模式”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尤其是通信科技,确实是以美国为主的模式的竞争对手。

但是,中国的经济模式,特别是产业补贴并不都是成功的。有学者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在半导体业投入大笔资金,但都无法成功。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公司。还有6万多家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它们基本上没有技术专才,成立的目的是要“干捞”补贴。

这是政府大量补贴的其中一个弊病—反正亏的是政府的钱,但因为人事变动,出了问题谁该负责往往说不准。另外一个弊病是“官与民争”—私人界因此缺少资金,也限制了民间创业的积极性。

把中国通过补贴当作是增加该国公司的竞争力,并不完全正确。要不然的话,全球芯片主导者将会是国有的中芯国际,而不是私营的台积电。名列全球榜首的,有没有国有企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崛起,特别是科技方面的飞跃除了靠大环境,中国经济兼有前苏联所没有的资本市场因素非常关键。

美国以奉行自由市场原则—至于多自由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发展通过价格配置到最有效的领域,以股东的利益为最终考量,企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亏盈自负。美国大企业能够“横行天下”,关键之一是赚钱是硬道理,没有民族使命的负担。

“中国模式”让人惊艳,但是它还在演变,最终的结果可以预料是政府在经济中的直接作用比重减少。美国对中国在科技崛起的反应,或许有点迷失方向,但这是个过程,竞争还未结束,大家“互相学习”呀!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