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P2P丑闻余波影响 中国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的P2P(点对点)网贷行业在丑闻频发后几乎消失,但其影响仍在持续。许多投资者,包括70岁的冯梅和来自深圳的公关经理郭女士,都曾陷入P2P借贷陷阱,面对无法收回的投资本金,冯梅和郭女士等人遭受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南华早报》报导,郭女士曾在团贷网投资20万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她4年的收入。尽管承诺的年收益率达到两位数,但平台最终在政府的金融去风险行动中倒闭,郭女士和其余22万名投资者的资金陷入困境。团贷网创始人唐军也因此在2022年因非法集资被判刑20年。

P2P借贷平台自2007年在中国兴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旨在帮助资金紧张的企业或个人解决融资难题。然而,随着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打击和对无牌金融活动的监管,这些平台很快暴露出管理不善、欺诈和庞氏骗局等问题。到2020年,所有P2P平台被关闭,成为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

逾6成家庭更倾向于储蓄

年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在P2P丑闻后显著增强。根据调查,31至40岁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放缓,投资态度更加保守。2023年,只有17.5%的受访者表示资产有所增加,46.1%则更倾向于保守投资。此外,26至30岁的年轻人中,有66.7%表示其投资态度更加谨慎,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中国经济的放缓、房地产和股市疲软,使得人们更加不愿冒险。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61.8%的家庭更倾向于储蓄,只有14.9%的居民有更多投资意向,显示出投资热情的下降。

尽管P2P行业已经消失,但投资者的损失依然难以弥补。截至2022年3月,P2P平台仍欠投资者超过4900亿元人民币。尽管中国央行承诺继续推进清算工作,但具体进展仍不明确。

P2P借贷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融资途径,但其高风险也让投资者付出了沉重代价。在丑闻之后,许多中小企业的借贷行为变得更加谨慎,不敢轻易申请贷款。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