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萱

  • 为什么你需要至少完成SPM?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薪资调查报告》,2020至2023年间,超过50万名SPM毕业生选择不升学,直接投入职场。

    阅读
  • 合法化安乐死的必要

    是否安乐死合法化一直是非常争议性的问题,这不仅是医学伦理的问题,更是人权的问题。许多国家已逐步开放安乐死或协助自杀的合法化,如瑞士、比利时、荷兰、加拿大等国,都允许特定条件下的安乐死。

    阅读
  • 为何大S猝逝让女性特别难过?

    人生短暂而脆弱,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可以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认真过好每一天。

    阅读
  • 坐飞机,你会恐飞吗?

    喜欢旅游或必须坐飞机出差工作的朋友,不要让恐飞限制我们的生活及寻梦,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和个性化的调适,云端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心之地,重新与飞行建立快乐的连接。

    阅读
  • 是什么让青少年一跃而下?

    青少年的世界既“小”又“大”,一个小事件在他们心中可能被无限放大,如家庭关系或朋友矛盾,学业压力及感情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导火索。

    阅读
  • T20不该被“仇视”及边缘化

    这个现象就好像,大家约好一起吃蛋糕,薪水比较多的朋友就得支付比较高的费用,薪水低的朋友不用支付,然后在分蛋糕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薪水高的朋友不许享用蛋糕,理由是要将更多的蛋糕给薪水低的朋友。

    阅读
  • 婚前我养你 婚后我养的你

    婚姻中的“养”不仅限于经济供养,更是情感和心灵上的支持与理解。

    阅读
  • 你的婚礼梦想不该别人买单

    她认为既然每个人都是她心中的VIP ,但却发现好像人家不把她当成什么,因为她发现出席的同事,每个人付给她的红包仅是120令吉。她怒吼说,现在是2024年,还有酒席是RM120一人的价钱吗?以为是20年前的价钱?连吃海底捞一人都超过120令吉,而且她也埋怨一些同事临时有事没有出席,…

    阅读
  • 私人医院医药费暴涨

    此举警示私人医院,避免滥用保户们的医药卡额度,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合理的医药费用是保护保险客户利益的关键。

    阅读
  • 小学有必要参加外国研学之旅?

    游学的目的说明了学习会重于旅游,回到该所华小所规划的行程,除了那半天的与当地小学交流以外,几乎都与旅行社主办的旅游团相差无几,那“研学”的意义在哪里?

    阅读
  • 你动用公积金第三户头了吗?

    每个人动用第三户头的目的不同,动用自己的存款并没有对错,意向也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在于“该”与“不该”。

    阅读
  • 挥霍公积金 暴发户心态

    当人们突然拥有了一大笔钱时,是很容易被短暂的物质享受所吸引,而忽视了长期的财务规划和未来的需求。

    阅读
  • 她是王妃,也是妈妈

    凯特身扛重大的皇室任务,然而这个时候,她只是一个妈妈,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对孩子的深深不舍,那种无法言喻在癌症面前的无助恐惧,会深深打击一个妈妈的信心。

    阅读
  • 人生从没有迟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觉得生命已经来不及,认为年龄大了而选择放弃改变,但《热辣滚烫》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重点,就是无论你多少岁,无论你现在处于怎样的低谷,要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永远都不会晚。

    阅读
  • 高学历到底有用吗?

    最近在MY_Confession的专页中,一位网民发文询问“你有沒有后悔上大学?”,话题吸引了网民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留言中不少大学生因毕业后即失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并开始质疑“读这样高”到低有用吗?

    阅读
  • 养老终归靠自己

    亚洲社会开始知道“啃老族”,是源自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该国便出现一大批在家白吃白喝的人。20多年过去了,这些“啃老族”不仅没有独立,还变成了“啃老大叔”“啃老大妈”,被戏称为“啃老先驱”。

    阅读
  • AI时代中年就业危机

    在AI时代,中年人所受到的就业危机的确比年轻人来得大,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确实会对中年人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的深刻变革。

    阅读
  • 接纳家有特殊儿

    父母担心孩子因申请OKU卡一辈子与特殊问题挂钩,然而无论你是承认或逃避,孩子的特殊状况可能一辈子都在。

    阅读
  • 那些杀死子女的妈妈怎么了?

    在育儿的现象,总是伴随着焦虑,这些焦虑大到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智,情绪及精神状态,而这些焦虑,基本都属于妈妈一个人……

    阅读
  • 勿把公积金当紧急储备户头

    公积金可以说是普通人的"老本营",只要从18岁开始工作,如果每个月固定存入500令吉,在利滚利及复利的情况下,在退休之龄要有一百万的确不是难事。然而根据雇员公积金局在2023年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50%会员的存款,不到1万令吉。

    阅读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