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猪肉与酒精更不洁的事——GISB福利院性侵案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GISB福利院性侵案的新闻,让人不禁想起去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白日之下》。

一家收纳残障人士与孤独老人的疗养院,经过记者潜入其中调查后,发现看护者不仅常常辱骂与虐待院友,院长甚至还性侵弱智女孩,被揭发后却大言不惭地辩说是“特殊照顾”,反而怒斥社会许多人对这些边缘人不关心。

电影改编自两起真人真事,其中“康桥之家”的院长张健华性侵案最人神共愤。

电影讲述社会边缘人的面对不公和不人道遭遇。(图:白日之下剧照)

2004年,张健华涉嫌非礼2名智障女院友被起诉,但事主证供矛盾,法庭基于宁纵毋枉原则,裁定无罪释放。 10年后,张再次涉嫌与一名年轻智障女院友非法性交被控,但长达2年的判决过程,事主被评定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及智障,不宜出庭作供,导致控方于2016年无奈撤控。

后来张健华遭揭发在30多年前,于母校五度非礼一名小学女生,才让这名视障人士最终被裁定5项非礼罪成后入狱。

只不过,电影结尾并没有迎合观众投射的渴望,设计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尤其当记者已经握有不少证据,却依旧无法把院长提控,反而因揭开真相导致院舍被查封,令记者被千夫所指。

性侵案不易定罪

看似探讨公义的伦理片,随着荒谬的剧情持续上演后,非但没有成功将犯人绳之以法,还凸显出弱势群体在体制下的渺小和无奈。

毕竟,性侵案件一般需要受害者的证词和物理证据,但法律上对“毫无合理怀疑”的证据要求非常高,尤其在刑事案件中,若检方无法满足这一标准,案件可能被驳回或达成和解。同时,若案件证据收集或保全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像是非法取证或不当操作,可能导致关键证据被法庭排除,削弱检方的立场。

法律有时候无法把犯人绳之于法,同时凸显出弱势群体在体制下的渺小和无奈。(示意图:Canva)

更何况,一旦涉案者涉及权势人物,这些人可能利用资源或人脉影响调查进程或司法判决,使案件得不到公正的处理。有些受害者或证人害怕报复或暴力威胁,从而影响其配合调查或出庭作证的意愿,让案件无法顺利审讯。

这就是我担心大马的GISB福利院性侵案无法让真凶绳之于法的原因。

性丑闻理应受到重视

当一家旗下拥有20间儿童和少年中心的集团,竟发生有系统的性侵、虐待、诱骗与剥削,虽目前逮捕171名管理员、宗教师及舍监等人,看似将所有嫌犯一网打尽,但实际上主谋与姑息者是谁,竟能容许这件事长达多年发生,形成一个合理化罪恶的共犯集团,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比起讨论不猪肉或酒精的餐馆和食品公司强制获得清真认证的问题,马来西亚伊斯兰事务发展局(Jakim)更应该把焦点集中在这起可怕的结构性丑闻。

毕竟,对福利院的402名儿童与青少年来说,这些人绝对比猪肉与酒精更不洁。 Jakim若要发挥宗教的影响力,这起丑闻正好是展现整顿歪风的开始。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郭朝河

跨界媒体人、各类活动主持人、专栏作家、电台兼职DJ,拥有时评、影评、乐评、旅游、杂文与人类图等多个专栏。曾出版《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