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 香港人北上求医
随着香港与中国去年2月全面开放通关,继“北上消费”成为趋势后,近期“北上求医”的港人也逐渐增多。香港公立医院的长时间轮候以及药品价格高昂,使不少港人选择深圳的医疗服务,以获得更经济和快速的诊疗体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中国深圳市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共为港人提供了约70万人次的诊疗服务。
报导中提到,香港新界一位患湿疹多年的女士,自8月起便定期前往深圳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生物制剂注射。相较于在香港高价自费治疗,她在深圳每次治疗费用仅为香港价格的1/3,一年约可节省10万港币(1.3万美元)。
两地药品关税不同
报导分析指出,药品价格的差异源于港中两地的关税制度不同。香港医务卫生局解释,港中属不同关税区,各自的海关制度使得药物价格无法统一。此外,香港的公立医院排队时间长、私立医院费用昂贵,亦促使部分港人选择前往深圳治疗。
另一案例中,确诊为肺腺癌的香港市民“英姐”,在香港曾免费使用第一代标靶药治疗,但因耐药性发展需改用第三代标靶药物。由于第三代药物在香港为费用昂贵,自今年年初,英姐的女儿开始带她前往深圳购药,每月药费约5000元人民币(约642美元),费用比香港自费低近8倍。
香港理工大学的医疗经济专家阮博文指出,港中药价差异主要源于国际定价策略,通常在高收入地区,药厂设定较高价格以回收研发成本。而在一些拥有强大议价能力的大国,药品价格则相对较低。针对“北上求医”现象,有中国网友指出担忧,表示“希望港人不占内地医疗资源”。
北上求医需承担风险
报导也提醒北上求医存在法律风险,若在中国大陆遇到医疗事故,投诉渠道与香港有区别。深圳卫健委表示,若涉及市属或区属医疗机构,港人需分别向辖区卫生局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咨询,并提交相关病历资料,以求获得相应处理。
阮博文指出,若香港医疗系统状况未获改善,预计将有更多港人选择北上求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