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权外交”能走多远?
中美关系
在拜登今年初出任总统以来,加大力度以“人权外交”应对中国通过经济、贸易、信息科技等渗透全球的趋势。简言之,就是应对中国在多个方面的“崛起”而特别突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
因为“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起对外政策的工具箱里的其中一个工具,一方面可以当作是拉拢“志同道合”的盟友,枪口对准某些特定国家,另一方面可以人权为“普世价值”把本身放到一个道德制高点,试图引导国际舆论。
“人权外交”的两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不愿意以“公平的竞争环境”(level playing field),甚至也不大愿意以“以国际规则为基础”与中国一较高下。
我们有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要真的关注人权,是不是必需把中国违反人权的事件,如美国最近常提到的新疆强迫劳力、香港民主被压制等问题,带到联合国辩论,如果必要再通过联合国制裁?这才“师出有名”,而不是单边行动。
我想说的是:美国的“人权外交”,究其实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本(这一点美国倒是讲得非常直白),以美国政府的人权定义为标准为包装。
关注“维护”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权只是藉口,一个工具。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各大洲直接或间接犯下多少违反人权人道之事,包括支持惨无人道的独裁者,还会少吗?
美国跨国企业左右为难
美国其实也不真的在意或者关心中国政府到底有没有作出违反人权的事体,而是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手法之一,但是此“人权外交”未必对美国完全有利。其中,这让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跨国企业左右为难。
最近,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在其公司网站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发布信函说,就投资者和客户询问该公司是否有从新疆购入产品和服务,并指出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新疆产品和服务作出回答。
英特尔致供应商的信,在中国引起民间的激烈反弹后,发布声明道歉,指出有关信函是“为了确保符合美国的法律规定”,并无意对此课题采取什么政治立场。
写得似乎很无奈,具体证明了美国政府的“人权外交”为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带来压力。
像英特尔这样的跨国民企,以股东利益为上,领导企业的,需要为股东着想,能够赚钱的环境是最好的环境,不管那是民主社会还是不那么民主的政权领导的环境。多年来都是如此,现在不会因此而改变。
对这类企业,卷入大国之间的博弈,是下下之策,避之唯恐不及。
在现实世界里,美国政府的“人权外交”,相信不会持续太久或者更正确的说会变成相对的不重要。毕竟,美国企业在美国国内政治也有很强的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它们因为拜登推动的“人权外交”而面对不必要的问题,进而导致业务受损,必然会采取一些行动,这包括游说国内政治人物,迫使美国政府不要太突出“人权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