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电动车补贴战”未打响 中企抢滩欧洲市场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车补贴展开反倾销调查,业内一度担心中国政府会展开报复。然而,彭博社报导,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和主要车企如比亚迪、上汽等均在补贴调查开始后保持了高度合作态度,至少目前尚未出现严重的报复行动。

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背景下,中国车企正努力打开海外市场,尤其是利润空间更大的欧洲市场,抢占更大份额。这种冷淡的回应暗示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压力,特别是特斯拉在过去一年引发的价格战加剧了这种供应过剩的压力。

多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车产量第一大国。之前在大众集团和雷诺等公司的主场上,他们曾尝试多次却未能赢得欧洲的客户。

如今中国正渐渐挑战日本,跻身全球汽车出口大国之列。在欧洲,中国品牌车型价格可比国内高出一倍以上,毛利率远超国内水平。这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足够动力开拓海外。

中国电动车欧盟价格比本地高出一倍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价格大致比本地地区高出一倍,这种价格差异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慷慨的补贴,以及企业在海外销售汽车时,必须承担的额外成本,包括关税和运输费用。

欧洲消费者在德国购买比亚迪的“海豚”(BYD Dolphin)紧凑型交叉车型的价格约为35,990欧元,而中国的售价是11.1万元人民币。而在泰国,购买该车型的价格约为19,560美元。

与比亚迪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汽旗下的英国品牌MG汽车身上。该品牌通过在欧洲建立了十多年的存在,领先于中国品牌中在该地区的销售。而MG 4车型在德国的售价是37,700欧元,比中国高出2万欧元。

中国内部经济压力 销售面临饱和

在中国,电动汽车的供应过剩不太可能缓解,比亚迪通过11月将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提高了65%,使得该公司在本地的领先地位朝着今年300万辆的目标迈进。由于早前长时间的疫情,影响市民收入和房地产危机导致的个人债务上升,市场需求明显转弱,中资车企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因此,及时开拓海外高价市场尤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此次并未像过去数次贸易纠纷时,那样展开强硬反击。中欧双方此前在贸易和供应链等层面存在一系列分歧。中国政府表示希望与欧盟建立信任,成为关键贸易伙伴。

欧盟若对中企课关税 中国也可还击

欧盟对华调查始于10月,对比亚迪、上汽和吉利进行调查,以让欧盟在保护数百万工人更接近于美国。在对其他行业进行的最近调查中,欧盟发现补贴幅度在4%到17%之间。任何惩罚性的电动汽车关税都将加在目前的10%进口关税之上。不过,任何决定都需要成员国批准。

欧美车去在华销量占3、4成

中国政府部门表示,欧盟应通过电动汽车的调查停止贸易保护主义。但如果欧盟最终对中国车企实施高额惩罚性关税,中国的态度可能会转向。中国同样有权将进口车辆关税再次提高至25%,这将同样打击在华销量占三至四成的欧美车企。

作为世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是宝马、马赛地-奔驰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销售地区,而且没有哪个制造商能够没有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零部件。去年10月,中国限制了用于制造电池的石墨的出口,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前兆。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