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杯葛、恐袭、政治秀? 让竞技场远离硝烟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向提倡赛前赛后停火协议,是世界和平与友好的象征。然而,当政治介入时,不仅体育精神会变质,奥运会也可能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竞技场。

回顾奥运历史、除了场内精彩的体育赛事外,在动荡年代和冷战时期,奥运史也经历了多次抵制潮、恐怖袭击,甚至有运动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项4年一次的神圣节目,在这些挑战中展现了其独特的韧性和意义。

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大家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是1972年9月5日发生的慕尼黑惨案。当时,由巴勒斯坦激进组织“黑色9月”成员乔装潜入奥运村,杀死了2名以色列运动员,并挟持另外9人作为人质。该组织当时提出了多个诉求,包括要求释放被以色列扣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人。

随着谈判破裂,原来代表以色列出赛的11名男性运动员以及一名德国警察,都在袭击中丧生,震惊了全世界。这场腥风血雨的夜晚一共夺去了17条人命,当中包括5名激进分子。

慕尼黑事件,遭遇恐袭的死亡人数多达17人,其中11人为以色列代表运动员。(图:美联社档案照)

尽管西德慕尼黑奥运会在两天后如常举行,但血染奥运的阴影至今也挥之不去。

作为东道主的德国,在此次事件上责无旁贷。当时因防范措施不足以及救援不力,德国备受争议。时隔50年后,德国于2022年与死者家属达成了赔偿协议。

纳粹利用奥运粉饰太平

实际上,德国在奥运历史上不止一次因为政治原因影响了奥运会。

在1936年8月,当时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国际社会的质疑声中,成功取得奥运会的承办权。这场为期两周的柏林奥运会,被视为希特勒斥巨资为其纳粹独裁形象粉饰太平的工具。通过豪华排场和激昂的演说,希特勒营造出一片安居乐业的假象。

然而,这场豪华运动会不仅让希特勒成功挡住国际舆论;对内还加速了民族主义的煽动,进一步排斥犹太人并扩充军队,为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奥运成为纳粹政治秀的大型舞台,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在十多年后对外道歉。

“杯葛行动“接二连三

在奠定国际地位后,国际奥委会愈发强势,但仍或多或少受到国际政策和战争的影响,虽然不会轻易被利用,但还是逃不过民主议程,成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平台。

例如在1956年,为声援饱受战火连天的中东,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一致抵制墨尔本奥运,以抗议法英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同年,由于苏联入侵匈牙利,西班牙、荷兰和瑞士抵制了奥运会,甚至匈牙利和苏联在“水中血战”事件中爆发冲突,奥运会“友谊至上”的形象在地缘政治争斗下变得荡然无存。

匈牙利球員埃尔文 (Ervin Zador) 在水球项目上,遇上苏联队,双方从球赛上升至血战。(图:美联社)

此后,奥运会还经历了3次大型抵制事件。首先是1976年在蒙特利尔奥运会,遭到22个非洲国家的抵制,发起国是坦桑尼亚。非洲国家对国际奥委会无视他们的诉求感到不满,因为当时纽西兰橄榄球队访问了实施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际奥委会并没有禁止纽西兰参赛

4年后,也就是1980年,苏联作为第一个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共产国家,本应隆重其事,然而却遭到以美国为首的67个国家联合抵制,还称为“最失败的奥运”。这场奥运只有约80个国家参与,多数国家还拒绝升国旗和唱国歌,纽西兰更是在巡礼时高举黑色奥运旗帜,以示不满。

这些种种,因为苏联在前一年(1979年)入侵阿富汗,被国际认为违背奥运精神,给了西方国家向奥委会找茬的理由。不过,后世有分析员深一层分析,这也是时任美国领导人与国际奥委会之间,对于“话事权”的角力战。

作为“回报”,苏联也在1984年,联合多个共产国在内的18个国家,以“缺乏安全保障隐忧”为由,抵制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甚至在尔后举办了号称“苏联版奥运”,弥补运动员未能参加奥运的遗憾。

疫后奥运又遇战火

奥林匹克运动会自创办以来,虽然一直倡导和平与友谊,但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和战争的影响。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到1972年慕尼黑惨案,再到数次大规模的抵制事件,奥运会在风雨中前行,不断展现其独特的韧性和意义。

7月26日,全球迎来巴黎奥运会,这是继疫情结束后,其中一场含金量超高的体坛盛事。虽然世界一些角落,至今依然烽火连天,政治干扰屡见不鲜,但奥运精神始终激励着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为人类的团结与和平不断努力。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