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 不吃早餐超“伤心”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吃早餐会影响小肠对脂肪的吸收,进而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一发现表明,与现代饮食趋势中限制每日摄入量的方法相比,古代佛教徒的断食方式,即不吃晚餐、从中午到日出期间断食,可能更为健康。

浙江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10月19日在《细胞》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指出,间歇性断食(包括限时进食,TRE)因对新陈代谢的益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不吃早餐增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缩短进食时间有助于改善新陈代谢,但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同样至关重要。研究合著者张健在该校微信公众号上表示:“不吃早餐的进食模式会促使肠道关键胆固醇转运蛋白表达升高,导致肠道过度吸收胆固醇,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继而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研究中老鼠被分为三组:一组正常进食,一组禁食,另一组通过静脉注射喂食。结果显示,未在早晨喂食的老鼠最终出现了脂质和谷氨酰胺的过度吸收,但葡萄糖的吸收并未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跳过早餐的效果似乎比跳过午餐或晚餐更显著,这表明在睡眠至觉醒周期的休息状态后立即进食对于小肠和全身的代谢稳态具有特殊贡献。”

该研究还支持一种古老的佛教断食传统,追溯至公元5世纪的印度,当时僧侣们在中午至次日黎明期间不进食。如今,间歇性断食有多种方式,包括限制每日进食的小时数,甚至每周禁食一天。最流行的方式之一是16/8法,即禁食16小时,8小时内进食,许多人选择从午餐开始进食。

相关新闻: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