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需求放缓 冲击国际出口市场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粮食供应过剩,全球农民不得不面对他们最大的客户之一长期经济放缓的前景。
彭博社报导,全球市场的压力已经显现。法国对中国的大麦出口一直在下滑,美国尚未售出新季的全部玉米。澳洲小麦农可能会感到紧张,因为他们准备在未来几周开始收割新作物。
这些情况都不会很快改善,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降温的结合预示着未来的不妙。贸易商和农民需要开始适应截然不同的需求前景。
情况显示,即使粮食安全问题使中国在进口粮食方面,在未来几年保持强劲,但过去20年的流星式增长很可能已经结束。
中国消费信心崩溃明显
市场分析认为,进口商将非常谨慎,采购速度将放慢,消费信心崩溃的影响无处不在。
中国经济的放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严冬,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促使那些精打细算的家庭减少肉类的摄入量,放弃外食,从而使猪农及农民减产。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保护国内农民,要求贸易商限制玉米、大麦和高粱的海外采购量,以缓解因今年早些时候的疯狂采购而加剧的供应过剩问题。中国还减少了动物饲料中豆粕的使用。
中国在本世纪初的经济繁荣,使该国成为从粮食到金属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并导致资源丰富的国家提高产量以满足激增的需求。
早年需求大增成农产品进口国
中国自身的农业产业规模庞大,但由于需要养活14亿人口,多年来中国已成为大豆的巨型进口国,最近又成为小麦的主要买家。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从9月份开始的这一季,美国只向中国出售了1.34万吨玉米,而去年同期则超过56.4万吨。在 2023-24年度,出口量减少了63%。巴西的出货量也有所下降。
本季度,法国大麦(包括用于酿造啤酒的麦芽)的出口量,在关键的鲁昂港比一年前减少了近50%。行业组织 Intercereales 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代表团,要求客户澄清当局最近提出的限制进口的要求。
中国将继续严重依赖进口大豆,巴西和美国是这一贸易的大赢家。即使需求放缓,中国国内的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大豆进口也下降
今年早些时候,巴西向中国出口的大豆创下历史新高。但展望未来,美国迄今为止的2024-25年度交货的大豆还不到 500万吨,这是2018-19年贸易战之外16年来最低,比一年前下降了25%。
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暗淡,通货紧缩有螺旋式上升的迹象,今年的年度增长目标越来越遥不可及。中国农业的一些人士开始计算2024-25年的进口情况。
据驻中国的贸易商称,海外玉米装运量可能减少一半以上,降至900-1100万吨,而小麦进口量可能从2023-2024年的1300万吨降至约700-900万吨。
CoBank谷物和油籽首席经济学家恒科(Tanner Ehmke) 说,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其目标是提高中国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对进口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平衡俄乌战争食品通胀
虽然外国农民和贸易商的利润可能会缩水,但对全球消费者来说,好处是更便宜的谷物可以缓解俄乌战争后食品通胀飙升的压力。
进入 2025 年的另一个未知数是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如果获胜者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可能会影响贸易流动。
最后一个问号是天气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减少海外采购的计划。去年,中国因水灾被迫将大部分小麦喂养牲畜,从而增加了进口量。
外国农民另谋出路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是澳洲小麦的最大买家,如今随着该国自行栽种小麦,一些外国农民已经开始另谋出路
农场主安魏德曼(Andrew Weidemann)通常将大约五分之一的粮食运往中国。他预计这一数量将减少一半。
魏德曼在澳洲维多利亚州中部经营着一个占地4000公顷的农场,他说,中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对其他地方的市场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