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成本高且有阶级维度 成新国执政党难题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随着人们对新加坡住房负担能力的担忧日益加剧,政府最新的降温措施,反映出在高风险选举之前稳定市场的迫切需要。专家警告说,对住房成本上涨的不满,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选举课题。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庆文表示,大选来临时,选民对住房的焦虑、不安和愤怒,将被进一步激化。“这将成为新加坡变得不那么平等、更加昂贵、日益精英化的论述的一部分。”

在上周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坦承住房问题困挠新加坡民众。然而,他坚称积压的新房库存将在明年年初前释放完毕,并强调政府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推出10万套新公寓的目标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他强调,新加坡房价仍明显低于伦敦、悉尼和香港等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但政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打房措施“来得太迟”?

为了控制失控的住房成本,新加坡政府自2020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提高住宅印花税,以及引入 “黄金地段 ”组屋模式,在业主出售其位于市中心的公寓时收回补贴。

然而,近年来转售单位的价格仍然飙升,一些热门社区的单位价格甚至超过了100万新元(76.4 万美元)大关。
这种狂热的需求,再加上新冠肺炎病情导致的施工延误,及在生活成本压力更大的背景下,加剧了新加坡人担心被房地产市场淘汰的焦虑情绪。

战略咨询公司包尔集团亚洲新加坡董事总理尼迪亚(Nydia Ngiow)表示,由于媒体对异常房地产价格的过度关注,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到被房地产市场挤出了价格行列,降温措施往往被认为太少及太晚。

黄循财坦诚住房课题困挠新加坡人。(图:黄循财社媒)

住房课题将成大选角力焦点

人民行动党自(PAP)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统治着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国家,但现在面临着2025年11月举行的高风险选举。

长期以来,确保所有新加坡人都能获得体面、可负担的公共住房,一直是人民行动党政治合法性的支柱。但是,人们对可负担组屋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只会增加人民行动党的压力。

政治分析家警告说,即将到来的选举对人民行动党及其新任领导人来说,可能会格外艰难。

执政党正在努力应对国内外的一系列挑战:从日益分裂的地缘政治格局,到更强烈的公众反政府情绪,以及缺乏有意愿、有能力的政治人才。

住房问题很可能会被在野党用作政治弹药,分析人士称,公众对住房升级和住房所有权的根深蒂固的焦虑将被煽动。

新加坡人住房课题最敏感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东南亚系讲师卡斯杜丽(Kasthuri Prameswaren)说,新加坡幅员辽阔,物资成本不断上涨,因此新加坡人对这些担忧的感受更为强烈。

陈庆文则进一步警告说,这种对有限住房资源的争夺,将成为选举的关键战场,这与2020年的民意调查形成了鲜明对比。

“阶级维度将被提出,并可能被利用,一种论述是新加坡已成为富人的居住地,普通新加坡人正被排斥在外,被自己的家园所淘汰。”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蔡明发(Chua Beng Huat)说,对黄循财政府来说,管理住房课题并非易事。

“转售单位的买家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因此宁愿现在购买,也不愿等待市场下跌周期。”

“政府实际上已经使公共住房价格不受通货紧缩的影响,因为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伤害现有的业主,因为他们必须将自己的住房套现,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资金。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和选举成本。”

新加坡人对住房课题最敏感。(图:Unsplash)

最新冷却措施只是权宜之计

新加坡橙易产业的高级副总裁孙燕清(Christine Sun)表示,最新的打房政策,即调整贷款价值比例限制,目的是迫使中等或高于平均水平收入的买家,拿出更多现金购买昂贵的转售房产。

她说,这有助于减缓面积较大或较抢手的转售单位的价格上涨速度,但她提醒市场的富裕阶级可能不受影响,因为他们可能甚至不需申请建屋局贷款。

她认为,要真正控制飙升的住房市场,新加坡政府需要 “采取措施解决供需两方面的因素”。

“虽然目前的紧缩措施可能不会太具有惩罚性,但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权宜之计,减缓需求让供应继续增加。”

蔡明达直言,转售组屋价格上涨很可能使已经成为房主的选民受益,该群体 “远远超过排队购买组屋单位的人数。

加速建屋才能减轻压力

观察家们也普遍认为,政府加大建设力度,清理积压的房屋供应,大大缓解了许多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此举很可能带来政治红利。

蔡明发表示,政府将预售组屋的等候期缩短至冠病疯情前的3至4年,这作为比冷却措施更能有效减轻政治压力。

陈庆文警告,归根结底,新加坡住房问题固有的 “阶级维度 ”,仍有可能在选民中引起 直观 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感知凌驾于事实和理性之上”。

“人们普遍认为……高房价将继续存在,升级的愿望受挫,这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潜在的内在问题,因为它影响到广大民众,并关系到治理和政府是否有效。这与新加坡人的地方感和归属感密切相关。”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