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40多年量子力学终得诺奖 专家:懂的人太少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量子力学纠缠了40多年,终于获得诺贝尔奖,也让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科技奠定了基础,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吉森(Nicolas Gisin)指出,这个奖项当之无愧,但来得有点晚。

吉森认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量子力学就应获得诺贝尔奖。

”阿斯佩、克劳泽两位科学家的工作都很早期,他们应在1980年代就与贝尔一起获得诺奖,他们早就应该得到认可;塞林格的到来让量子力学在应用方面开始起飞。”

吉森指出,诺贝尔奖之所以那么晚才奖励给证明量子力学的科学家,是因为世界上懂得贝尔不等式的人少之又少。

极少人理解贝尔不等式

”直到今天,仍然只有极少的人理解了贝尔不等式,非定域随机性的想法也是后来才出现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在多个不同的地方仍然非常违反直觉。“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贝尔(John Bell)提出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其精髓是”世界是非定域性的,不可以用局域变量来确定“,不过当时没有人能够解释量子纠缠如何起作用。

”1990年贝尔去世时,去世时年仅62岁,他没有等到诺奖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遗憾。“

”贝尔当时试图证明量子力学是不完整的,就像爱因斯坦一样抱着质疑的态度,但他发现了相反的情况!克劳泽也做了这个实验,他一开始假设会发现量子力学是错误的,但他也发现了与他预期相反的结果!“

在随后的近60年里,大量的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其中的3位终于在2022年10月4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通过演示和使用纠缠机制为量子信息铺平了道路,这使得从远处操纵粒子甚至传送它们的特性成为可能,也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基础。“

迟到的表彰

这一业内看来迟到的表彰对于量子科学领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好消息,将推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快速向前发展,业内对此反响热烈。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Physics)4日揭晓得主,由法国物理学家艾斯佩特(Alain 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柯罗瑟(John Francis Clauser)及奥地利量子论物理学家吉林哲(‪Anton Zeilinger)共同获奖,3人在1980年代就证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性,但迟至今日才获奖,有专家表示,原因是懂的人太少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艾斯佩特、柯罗瑟和吉林哲通过开创性实验,向世人展示研究和控制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状态下的潜力,为量子技术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础,故特颁物理奖予以肯定。

这3名得主在1980年代补全了量子力学理论的漏洞,柯罗瑟首度提出实验上较为可行、利用纠缠光子对来验证贝尔不等式的想法;艾斯佩特带领的团队则是于1982年首度证实实验结果违反贝尔不等式,并间接说明了两个远距粒子可拥有超光速的关联存在,该现象即为世人熟知的”量子纠缠“;吉林哲于1998年后成为第1个可做出”量子纠缠态交换“样态的学者。

他们的研究不仅证明了爱因斯坦是错的,还为今天的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科技奠定了基础,但直到40多年后才得到诺贝尔奖。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