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欧洲不应因台湾卷入中美冲突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洲要避免因台湾问题,卷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冲突,又强调欧洲战略自主,不应追随美国的步伐。

马克龙上周五(4月7日)结束对华的3天国事访问,在专机上接受媒体访问。他在法国商业日报《回声报》(Les Echos)周日刊登的一篇访问中指出,欧洲的最大危机是被卷入不属于欧洲的危机中,使欧洲无法建构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

马克龙敦促欧洲更致力于实现战略自主权,以免让欧洲国家在美中对抗等全球危机中沦为强国“附庸”的风险,他说“战略自主是欧洲一定要面对的战斗”。

他以能源、国防、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为例说:“在这些关键领域,我们不要依赖他人。”

不应随中美的反应起舞

马克龙认为,欧洲不应该加速涉及台湾的冲突,而是应该花时间在中美之间建立第三强权的地位。

他说:“欧洲人面临的问题在于:加速台湾(危机)对我们有利吗?没有。更糟的是欧洲人自认应该在这个议题上成为追随者,根据美国的节奏和中国的过度反应做调整”。

马克龙专机起飞返法的几小时后,中国就在台湾周边发动大规模军演,报复台湾总统蔡英文访美会晤众议院议长麦卡锡。

马克龙上周五访中行程抵广州中山大学与学生会面。(图:马克龙推特)

马克龙也认为,欧洲必须更好地为自己的国防工业提供资金,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限制对美国的依赖。

此外,马克龙在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的访问中也发表了类似的讲话。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马克龙警告,美元的“域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也可称域外管辖权),可能会迫使欧洲公司放弃在第三国的业务,或面临违反制裁的风险。域外法权通常指一国(或一个国家内的单独法区,如自治区)对发生在境外的行为主张其法律管辖权。

马克龙强调欧洲在武器和能源上日益依赖美国,指出欧洲应该减少“美元的治外法权”。Politico写到,这和俄罗斯及中国重要政策的目标如出一辙。

马克龙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访问中国期间,他致力于显示法国的对华态度,与美国采取益发强硬立场有所不同。

欧洲寻求与中国维持平衡关系,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投资的同时,也要求中国尊重乌克兰的人权和领土主权等方面。

立场引政治及学界批评

对此,欧洲议会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在推特(Twitter)上严词批评:“马克龙访中的结果比预期还糟。真是一场完全的灾难。他的立场不会在欧盟机构中胜出。所谓欧盟『战略自主』成为『第3强权』的白日梦不会被接受。冯德赖恩展现出一个更佳选项。”

包瑞翰在另一篇贴文批评:“对中国和台湾的这种立场,(使)马克宏丧失了成为一个欧洲领导人的身分。」

欧洲智库奥地利欧洲与安全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查卡洛娃(Velina Tchakarova)也在推特上质问马克龙,如果美国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也抱持同样事不关己态度,欧洲将会是何局面?她直言,“如果没有美国援助,乌克兰将会瓦解并投降。”

智库:马克龙短视且危险

柏林智库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长班纳(Thorsten Benner)也连发推文,批评马克龙的台海政策是一种“非常危险且短视的态度”,并非因为他不想盲从美国,而是因为这种态度行不通。

班纳主张应遏阻中国以避免台海和平现状被改变,但马克龙像是给了习近平“免费通行证”,并落入台海问题是美国刺激而成的北京说词陷阱、枉顾台湾人民自我意愿,误以为不引起中国过度反应就能让欧洲置身台海冲突之外,是“危险的天真”。

马克宏此行评价甚至比去年倍受批判的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还惨。班纳表示,肖尔茨访中前因为核准让中国国营企业入股汉堡港口码头设施、带了大批商界老板随行,“行前看来很悲惨,但后来还算不错”;马克宏则因邀请冯德赖恩同行,“行前看来很不错,但后来变成灾难”。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