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建交50年】改革开放取长补短 马中关系跨境共赢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马来西亚驻中国前大使马吉德是任期最长的驻华大使,见证了中国从开放前物资匮乏、百姓贫穷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和科技强国。

马吉德也是马中友好协会主席。他接受《亚视新闻》专访时说,中国对内推动中产阶级繁荣富裕,对外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去芜存菁,吸引了欧美企业进驻。

作为最早跟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马吉德说,马企在中国的表现也很出色。自马中两国建成全面互信以来,两国经贸和人员往来便突飞猛进。

他也建议两国委员会升级至由副首相副总理担任,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合作。

马吉德在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与中国主席毛泽东握手的珍贵画面前分享马中建交的历史故事。(图:亚视新闻)

组织活动传承马中友好关系

马吉德说,马中友好协会日益频密组织活动促进马中学生交流,就连冠病疫情爆发期间,也在情况许可的时候安排中国留学生到马来村、原住民村、橡胶园等地参观,让他们了解本地文化。

他表示,大学生们沿途拍摄,再把画面传给中国的亲友,亲友之间互相转发,或在社交媒体分享照片和视频,其实也无异于宣传大马,一举多得。

他还说,马中友好协会计划每年分批携带大马人到中国,目标是一年100余人,除了让大马人体验中国的发展,也要他们了解中国的生活。

“我们去过北京,也到过贵州。大马人对中国文字和文化或许都有一点认识,但当他们去到中国感受当地的发展和生活时,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马吉德强调,让年轻人对中国留下好印象和结交中国朋友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年轻人将来可能当上领导人或部长,有了年轻时的访华经验,他们日后和中国打交道时,也会事半功倍。

学习中国技教经验

马吉德说,中国的技职教育体系不但栽培大量技术人员,还证明技职教育不是“次等学生”的选择,这一点值得大马学习。

他表示,中国的技职教育已经发展到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愿意报读,大马人也应该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只有读不成书的学生才选择这一条路。

他强调,栽培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产学合作不但为企业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还能确保校方栽培的技术专才符合市场需求。

盼中企了解所在地国情

提到中资中企来马投资时,马吉德说,他对此表示欢迎,毕竟中国政府也鼓励中企“走出去”,但他希望来马投资的外企了解大马国情。

他说,中国发展神速,如果来马中企以中国的速度发展,大马或许根本赶不上。

“中国必须知道,我们只是小国。中国已经看惯‘大事物’。不过,如果中国在我们这里大兴土木,我们恐怕会沉没,市场也消化不了数量庞大的商品。”

马吉德认为,中企一直都在聆听意见,所以不断配合所在国的情况调整作业模式,确保双边合作互惠互利。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