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4小时、月入5万 中国兴起“这职业”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如果有一份工作,月薪5万元人民币(约3万2525令吉),甚至上不封顶,一天仅需工作4小时左右,不用坐班打卡,也没有关键绩效指标(KPI),包吃包住,豪车相伴,偶尔还可以出国旅游,出入高档场所,乍听上去,你是否觉得非常诱人?

据中国媒体报导,虽然今年中国求职市场相较往年冷清,但有一类称为“儿童成长陪伴师”的职位却突围而出,而且还供不应求。

明码实价外判“父母职责”

所谓儿童成长陪伴师,就是陪伴孩子,同时兼具家庭教师、生活保姆乃至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身份,需要监督辅导作业、准备校内外各类比赛,以及接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报导更形容,就是将传统意义上的“父母职责”明码实价地外判出去。

目前中国求职市场上,这种新兴行业的需求很旺,尤其是在北上广深、江浙沪、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雇主大多为中产或富裕阶层,找陪伴师主要是因为自己太忙,没时间陪孩子,但又想给孩子有一些高质量的陪伴。

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么好当?

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职业是否真如网络营销文案描述得那么美好,恐怕要打个问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职业,“儿童成长陪伴师”性质不清晰、边界模糊,对从业者的能力、职责要求存在较大浮动空间。一方面,在“高薪”的吸引下,求职者源源不断地想要加入;另一方面,雇主家庭对陪伴师预期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人岗匹配难度较高。

从求职者经验、素质来看,一些缺乏教育行业经验积累的年轻从业者,实际上也难以满足儿童成长陪伴的要求。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功课辅导,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形成积极向善的人格特征。

尽管儿童成长陪伴师目前还是一个小众职业,对雇主家庭经济水平、从业者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但是,任何一个职业想要健康发展,都要形成具有共识性的行业准则规范,遵循可以衡量的职业标准体系。

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儿童成长规律,对陪伴师所要扮演的角色缺乏准确定位,只是玩弄概念、“新瓶装旧酒”,那么就容易引发各类纠纷,甚至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无法取代亲子情感交流

目前,儿童成长陪伴师通常直接受雇于有需要的家庭,缺乏中间机构的制约和保障。为加强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可以由具有专业水平的机构实施培训上岗,然后委配到家庭。如此,既能解决陪伴师社保、纳税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

如今家长工作繁忙,学校又给家长布置各类学习打卡、做简报等“作业”,令其忙上加忙,这或许就是儿童成长陪伴师供不应求的原因。不过,中媒指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始终是情感交流与价值观的塑造,这是外聘专家无法完全替代的。

陪伴儿童成长,并非用于炒作教育焦虑的概念,而是对未成年人至关重要的过程。家长也要学会深度参与孩子成长,努力做好“孩子身边的陪伴人”。

何庭贤

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现为亚洲电视新闻记者兼助理制作人。返马后斜杠出创业青年、Podcaster或创作者的身份,但最终还是回归到新闻产业的怀抱里。

杨智斐

亚洲电视摄影兼剪辑师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