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变Xizang 中国学者:体现中国对西藏主权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北京近年将西藏英文译名由Tibet改为Xizang的作法引起关注,中国专家星期四(6月27日)称,改为汉语拼音译名一方面是避免地理上的歧义,并在政治上体现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中国记协上午在北京举行“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新闻茶座,多家媒体轮番针对西藏译名改为汉语拼音Xizang一事提问。

对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俊艳表示,这个转变是有原因的,从学理来看,Tibet覆盖的范围非常广,除了西藏自治区还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藏族居住地区,范围过于宽广,从学理上来说不够准确,“这也是我们更改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名从主人”原则

另外,梁俊艳指出,根据“名从主人”原则,汉语拼音是中国官方对外交流的方式,将西藏自治区译名改为汉语拼音,是主权国家行使权力的体现。

这位专家进一步解释,Tibet这个词当前有许多政治涵义,中国政府改为Xizang是为了避免引发地理行政区划上的歧义,Xizang指的就是西藏自治区,所以在地理意义上改为汉语拼音。

不过,梁俊艳表示,在指涉藏族、藏语及藏传佛教方面,仍然沿用Tibet,没有改变。

你可能也喜欢

有媒体追问为何Tibet的译法具“政治涵义”,梁俊艳直言,美国近年推出《促进西藏与中国争端解决法案》,明确的Tibet范围定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云南、四川,就相当于一个大藏区,“这个还不够政治涵义吗?”

她说:“所以我们也是想把它改成拼音,让它更精确、准确一些,就是西藏自治区”。

以拼音表述西藏非最近才有

与会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张诗高补充称,以汉语拼音表述西藏自治区并非最近才有,1970年代有论文涉及西藏自治区时,其中的英文摘要“它就是用的汉语(拼音)”,只不过当时的影响没那么大。

此前,美国众议院通过《促进西藏与中国争端解决法案》(Promoting a Resolution to the Tibet-China Dispute Act),目标为针对2002年的《西藏政策法案》(Tibet Policy Act)内容提出修正。这项法案5月底获参议院通过,接下来将送交白宫,待总统拜登签署生效。

法案称,美国政府“从未采取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并将藏区定义为西藏加上甘肃、青海、四川与云南的藏旗自治县,而西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争端必须根据包括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法并透过不设先决条件的对话,以和平手段加以解决。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