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的空气有病毒吗? 新加坡开发冠病感应器

全球抗疫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一组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及医生,成功研发在室内通过空气检测新冠肺炎脱氧核酸SARS-CoV-2 RNA 编码途径。

根据亚洲新闻台,上述由南洋理工大学生活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及新大杨潞龄医学院组成的研发团队,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两间病房中测试了这个探测方式。

合作双方在周五的一份联合新闻稿中说,研究发现,与在同一地区收集的表面拭子样本相比,他们的空气监测方法对环境病毒脱氧核酸(RNA的)检测率 “更高”。

新国大学医学部传染病转化研究项目副主任淡比亚(Paul Tambyah)教授说,这项研究证明可以对空气中病毒脱氧核酸进行检测可行,这是该设备和方法的 “优势”。

“如果我们能把设备放在一个我们认为没有确诊患者的地方,其后一旦发现病毒脱氧核酸,那么这就相当于为30个人做了一次咽拭子测试(PCR)。与其为30个人做PCR,不如只通过一个过滤器来做。然后你就可以知道你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今年二月至五月,研究团队在医院的开放及封闭性病房进行研究。淡比亚说,在去年新加坡客工宿舍发生集体感染事件后,病人从隔离房间移送至开放病房,上述研究方法更贴近实际情况。

“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找出空气中的活着的病毒,即便是无法做到,仪器如果可以探测到公共空间中存在病毒,那我们就可以无需实施全面封锁、禁止旅游及潜在隔离。”

最远探测距离6公尺

南洋理工大学生活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舒斯特教授(Stephan Schuster)表示,除了协助确认室内空间中是否有确诊病患,该仪器也可以协助探测空气中的病毒脱核酸是否太高,并造成传染危险。

根据研究报告,初期新冠肺炎病人有更大传染病毒的能力,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近患者时,应继续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高级研究员、该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的鲁洪(Irvan Luhung)博士参与新冠空气感应器的研究。(图:南洋理工大学面子书)

报告认为,随着该仪器的研发,为侦测新冠肺炎节省更多时间。据了解,空间大小及通风程度,将决定检测时该使用的病毒空气侦测器数量。

研究发现,通过空气检测器能探测病毒脱氧核酸的最远距离是6公尺,该距离可作为应在空间中部署多少部检测器的半径基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