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选举期间网络威胁 新加坡携手科技平台应对

随着2025年大选临近,新加坡政党、政府及科技平台正加强应对网络攻击、虚假信息和外来干预等风险。
政党普遍加强数据安全与通讯系统防护;科技平台则打击虚假内容与深度伪造信息。政府亦表示将严防选举期间的信息操控行为。
社媒成干预破口
观察人士指出,大选将考验新加坡抵御网络攻击与外来影响的能力,尤其是在政治人物日益依赖社交媒体的背景下,网络风险更为复杂。DigiCert亚太区副总裁库克(James Cook)表示,社媒加剧了候选人面临的钓鱼、伪造和操控风险。
新加坡国立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尤金·陈(音译)指出,短暂的竞选期可能不足以调查突发网络事件,骇客组织或趁机发动攻击,包括DDoS攻击和“骇客—泄密”行动。攻击者还可能透过虚假宣传支持特定候选人或扰乱社会稳定。
2023年总统选举期间,就有中国平台传播“新加坡是华人国家”“李显龙退休后新加坡将落入印度人手中”等种族言论。内政部表示,这些内容虽未有协调操作证据,但可能煽动社会情绪,引发争议。
“公众在选举期间应警惕信息来源,勿被错误内容误导。”发言人强调,政府将坚决应对外部干预,去年10月已封锁10个涉敌意信息活动的网站。
生成式AI扰选情
国家安全卓越中心分析师肖恩·陈(音译)指出,外国干预结合生成式AI,将成为主要威胁。他表示,AI工具已被用于制造选举假信息。新加坡2023年底全面实施《外国干预(对策)法》(FICA),授权当局要求平台提供资料、下架相关内容。
此外,《防止网络虚假信息与操控法》(POFMA)可用于发布更正指示、删除或封锁有害信息。该中心研究员张雪指出,Pofma有助公众辨别真假。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者更信任政府更正信息。
2025年1月实施的《选举(网络广告公正性)修正法》进一步规范线上内容,禁止发布AI或非AI伪造的候选人言行片段。政府强调,即便是加密平台中的“公开群组”,亦在监管范围内。
数码发展与资讯部表示,已与谷歌、Meta、X及TikTok等平台合作应对风险。Meta表示已部署安全系统,与新闻机构合作查核事实,并强制本地政治广告投放者验证身份。
TikTok禁止政治广告
TikTok强调,已禁止政治广告和变现,并与法新社合作核实选举信息。谷歌则透过搜索与YouTube强化权威信息排序,采用SynthID水印追踪AI生成内容,并要求创作者标注。
人民行动党表示,已在国会提出网络安全建议,并鼓励公众透过官网和官方账号验证消息。前进党则称已启用加密通讯、双重验证,并有资深成员协助维护网络安全。工人党未回应媒体查询。
库克指出,候选人团队应定期接受网络安全培训,加强识别钓鱼攻击与虚假宣传能力。陈庆文建议,政党应保护好电子邮件及通讯系统。
内政部表示,将继续发布网络安全和外来干预警示,并强调:“最有效的防御,是提升公众对外来信息操控的识别与防范意识。”